2017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园区里呈现出奋发昂扬的气象。
和接近冰点的气温截然不同,化学所研究员王树的实验室中热火朝天。最近,研究人员在自行搭建的一台光电转换检测仪器上观察到了不同寻常的光电流,意味着他们利用聚噻吩和类囊体合成的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将为实验室在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方向取得进一步进展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我们不能在别人已经开拓的方向上‘跟跑’。”王树对记者表示,“去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做原创性研究,才是我们的初心。”
作为具有多年学科积累的综合性研究所,化学所一直鼓励研究人员不忘分子科学基础研究初心,牢记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打造分子科学创新高地,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贡献力量。
建设分子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这一点,让化学所所长张德清和党委书记王笃金特别关注。“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建设分子科学创新高地。”张德清表示。
2014年,按照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化学所启动建设“分子科学科教融合卓越中心”(以下简称“卓越中心”)。十八大以来,化学所提出“聚焦方向、深入系统、追求卓越”的科研管理新模式。
在参与卓越中心的筹备工作中,化学所研究员王栋感到,卓越中心瞄准的共轭分子导向的合成与剪裁、分子的可控组装及调控和分子功能体系的构筑与应用等,正是分子科学领域的核心问题。
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学院也是卓越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化学所遴选了一批优秀岗位教授,设置了先进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高质量地开展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为建设人才高地奠定了基础。
牢记战略科技力量使命
“牢记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使命,是化学所开展科研工作的思想基础。”张德清强调。十八大以来,研究人员在分子科学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多项突破。
多次参加国际交流的王栋感到,同事们做了很多“外国人都做不出来”的工作,展现了一流的原创能力。
高迁移率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世界上首次制备的石墨炔、高光电转化效率的非富勒烯型有机太阳能电池、迄今为止与生物水裂解催化中心结构最接近的人工模拟物等成果都在化学所诞生。同时,功能pi-体系分子工程团队的创新成果则入选了中科院“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王笃金认为,除了自由探索攀登科学高峰外,化学所还必须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支撑。例如,除了导电高分子外,王树实验室近年来围绕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开展研究。他们研发出的超分子药物体系能够进入细胞进行原位组装,有望为精准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提供新思路。
面向国家金融安全,化学所与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合作开发成功高刚韧聚烯烃薄膜,为国家塑料货币研制和发行奠定了材料基础;面向国防安全,化学所建成用于高端装备和军事领域的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中试生产线,突破了国外对该产品的垄断;面向民生安全,化学所与企业合作开发出绿色新溶剂和纤维素纸制备的环保工艺,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变革性技术。
由“化学大国”成为“化学强国”
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化学所迅速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这带给科研人员十足的干劲。王栋的实验室正在探索利用表面合成的方法制备有机二维材料。最近,扫描隧道显微镜证实,他们设计的一种炔基偶联反应,能够在可控的反应条件下生长出结构有序的二维聚合物材料。
站在当年由白春礼院士研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前,研究人员真切地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的决心。他们表示,将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为取得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不懈奋斗。
目前,为聚焦分子科学领域的重大挑战,化学所正围绕分子体系中的碳氢、碳氧等惰性键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的活化,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对组装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规律,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等科学问题,组织团队进行攻关,力争产出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引领分子科学若干领域的发展。
同时,为建立有利于创新、有利于重大科研产出的体制机制,化学所将进一步创新科研管理方式。张德清说:“作为国立研究机构,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四个率先’的要求,扎实推进‘率先行动’计划,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引领分子科学若干领域的发展,促进我国由‘化学大国’成为‘化学强国’。”
作者: 甘晓 李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 中科院化学所张军、张金明团队 AFM:开关型水可回收纤维素基热塑材料 2024-11-20
- 理化所李明珠/江雷团队、化学所宋延林团队 Matter:受金龟子启发的高亮度彩色日间辐射制冷薄膜 2024-11-17
- 中科院化学所张金明、张军团队 TIMS:氢键重构 - 制备高不对称因子圆偏振室温磷光材料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