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分子纳米自组装研究备受关注。高分子与纳米粒子可以自发地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形成具有新奇电、光、热、力等功能和特性的自组装材料。高分子与纳米粒子的自组装不仅呈现出丰富的形貌,而且也赋予了高分子自组装体动态的功能。
电阻型应变传感器可以通过监测电阻测量形状变化,具有制备简单、检测方便、耗能低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与健康医疗监测领域。商业化的金属应变片作为传统的电阻型应变传感器,其测量范围通常小于5%形变,远不能满足可穿戴设备的要求(人体皮肤最大形变超过50%以上)。
常用的电阻型应变传感器是将高分子弹性体与纳米导电粉末混合起来制成复合材料。其原理是利用拉伸形变下导电粉末之间的接触断开,从而导致电阻增加。该方法很灵敏,但是应变与电阻变化很难成正比关系,且响应滞后,因此难以用于准确测量。
基于以上问题,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遵峰教授、史林启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科研团队,制备出了一种双层褶皱结构的电阻型应变传感器。通过对高分子弹性体纤维预拉伸,然后在高分子弹性体表面自组装弹性体薄层和碳纳米管薄层,再释放预拉伸。利用“释放预拉伸”过程中的诱导作用,构建了“褶皱弹体层”+“褶皱碳纳米管”的“双层褶皱”结构,制备了大形变电阻型应变传感器。
据介绍,该“双层褶皱”结构在拉伸下,褶皱之间的接触减小,从而导致褶皱之间接触电阻增大,材料整体的电阻在大形变范围内(200%)随应变呈线性增加。该传感器可用于监测人体运动,肢体弯曲和人体呼吸等,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近日,介绍该研究工作的论文《A Bi-Sheath Fiber Sensor for Giant Tensile and Torsional Displacements》(用于大形变的拉伸和扭转“双层”纤维位移传感器)发表于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开大学相关计划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702134/abstract
- 宁波大学翁更生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高拉伸、自修复坚韧性高分子弹性体 2024-02-02
- 西安交大刘子顺教授课题组《J. Mech.Phys.Solids》:利用网络方法研究高分子弹性体的大变形断裂行为 2021-08-11
- 北石化师奇松/北服张文娟 CEJ:纳米限域极化钉扎效应增强PVDF-HFP的压电效应制备柔性压电传感器 2024-11-15
- 南京理工大学傅佳骏教授团队 Small 综述:受人体启发的仿生自修复材料 2024-11-08
- 浙理工张兆发/田伟 AFM:适用于多场景的可多维度集成式可穿戴纱线传感器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