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试验场面临的问题
轮胎企业都表示,建设轮胎试验场,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投资问题,最难的是没有土地。沈金荣说,杭州中策一直想建设自己的轮胎试验场,投资不是最大的问题,但关键问题是没有土地。目前像样点的试验场,一般都要1000亩以上。浙江省土地供应压力大,而且国内的土地一般都要求有“亩产”,但轮胎试验场根本没有“产出”,因此很难获得土地。另外,试验场土地性质也很难确认,如果按工业用地,要求是很严格的,而且必须有产出。
另外,建设轮胎行业公用的第三方试验场,其公平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细化考虑,检测费用也要公平。岳春辰认为,轮胎试验数据是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须由第三方机构经营,才可维持公平性。马世春表示,国内轮胎企业和轮胎产品规格如此之多,试验场应满足同时多批次测试,才能实现好的运营效益。如果每年测试不了多少轮胎,运营成本高,收费太高,企业还不如到国外去检测,因此应考虑试验场的建设规模。黎继荣和魏楠都认为,试验标准要形成国家标准,试验场除了要获得国家资质,获得国内认可,还应该获得国际上的互认,这样意义更大。另外,汽车试验场、轮胎试验场要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浪费资源。
轮胎试验场的建设模式
由于轮胎试验场投资巨大,建设一个专业的轮胎试验场大概要投资10亿元左右,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也不菲,且土地难得,轮胎企业又迫切需要,因此与会轮胎企业均表示,最好的办法是采取由协会组织、企业参加、政府支持的模式建设轮胎试验场。具体来讲,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牵头,组织国内轮胎企业入股,成立轮胎试验场股份运营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管理,服务全行业。
与会老总认为,建设轮胎试验场仅靠行业力量是有限的,还要吁请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立项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审批、建设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建成轮胎试验场。
曹朝阳认为,建设轮胎试验场是全行业期盼已久的大事,不仅是为了应对即将实施的欧盟轮胎标签法,保证中国轮胎正常出口的需要,也是轮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轮胎品牌形象、建设世界橡胶工业强国的重要手段,因此轮胎试验场应具备检测和产品开发的功能。他表示,未来的运营模式,应该是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
沈金荣也表示,目前企业每年都要花几百万元将产品拿到国外测试,因此国内亟待建设自己的轮胎试验场。杭州中策愿意配合国内有关方面做试验场成本核算工作,以使试验场将来的运营更加合理,有更好的效益。
范仁德在最后总结发言时表示,中国幅员辽阔,企业众多,一个试验场肯定不够,至少应该建3个。目前国内3家企业的轮胎试验场建设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3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建议采取竞争的方式,谁建设速度快就支持谁,尽快通过相关部门的认证,符合轮胎检测的基本要求。
范仁德说,协会代表全体会员企业的利益,在建设轮胎试验场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在今年2月工信部与欧盟共同主办的中国-欧盟轮胎工业圆桌会议上,我们认为其标签法制定、出台的方式可以借鉴。它是由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三方面结合的结果,进展快,效率高。欧盟也建议中国采取这种模式来建设轮胎试验场。
为此,范仁德指出,目前企业对建设轮胎试验场重要性的认识高度一致,积极性很高,都同意采取共同投资的方法建设行业公共的轮胎试验场。他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由轮胎企业共同投资比较可行,比吸引民间资金更加现实;在运营管理方面,可以成立管理公司,在协会的监督下运营,保证试验场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与会的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均表示支持中国轮胎试验场建设,并希望行业协会牵头推动此项工作进展。会议要求,目前已经开始建设或运作的玲珑轮胎、北橡院、赛轮股份3家院企,分别提交轮胎试验场的可行性报告,以便进一步推动轮胎试验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