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目标的难度系数
战略机遇始于定位
记者: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应当看到哪些战略机遇?
李陵申:
规划的各项发展目标、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克与应用,都必须在企业的参与下才能得以实现。发现和善用“十二五”战略机遇,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的管理智慧。
第一是市场机遇。增势明显的汽车、垃圾填埋、安全防护、水利工程、高铁恢复性发展等,带给企业的是信心和奔头。第二是政策机遇。三部委联发规划意味着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制定产业配套政策。第三是发展机遇。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容易进入并超越。都说纺粘生产能力过剩,但是老外往里投资一点都不含糊,这足以说明过剩的是那些低端产能,击败低水平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转型升级”包括产品升级、工艺升级、链条升级等不同涵义,这需要企业客观分析自己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和位置,之后才能确定做事的优先级顺序。
推广难度“无限”
记者:规划当中有哪些环节存在实际推广难度?
李陵申:
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290万吨左右,这里面产生的大量需求,并不都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还有替代作用的发挥。
替代是无限的,推广难度也是无限的,眼下的矛盾主要有3种:第一,上下游产业在认知上的时间差。倒不是说我们先知先觉,只是在主动追求下游领域认可的过程中提早发现了机会空间。第二,引导权威消费需要更积极的交流。中国的下游企业喜欢看国外都用到什么程度了,比如人家的建筑物为什么不翻浆、不裂缝?桥梁为什么不倒塌、不断裂?很多东西无法凭空想象,颠覆下游领域的传统思维需要更多的经验参照物。第三,传统利益链面临重新整合。任何新技术带来的产品替代,都会打破原有生产链、供应链的利益格局。这不只是“吃回扣”的利益关系,还包括原有供货关系的解除或者投资关系的终结。例如,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对纯棉制品供货渠道的冲击,以及因为减少感染机会而造成的抗生素滞销等,都会反过来制约新产品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