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南海,中海油还要做什么?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油气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外进口依赖程度逐年提高,因此确保油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其中立足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大庆、胜利油田等东部主力油田的产量一直相对稳定,但是这些油田目前大多数处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原油含水率高,自然递减严重,勘探开发难度增加,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量增长潜力已经十分有限。
随着东部油田的石油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要保证石油的稳产增产,必须要找到新的油气资源接替区,其中海洋就是我国未来油气工业长期发展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海上石油产量一直稳步增长,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6.7%升至2009年的11%。在2009年我国重大产能建设的20个以上项目中,除西部地区项目外,其余项目主要集中在渤海和南海海域。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在渤海、珠江口、北部湾、琼东南、莺歌海、东海、南黄海等七个含油气盆地,发现了16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原油14.91亿吨、天然气4460亿立方米、合计油当量18.47亿吨,累计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原油3.53亿吨、天然气2830亿立方米。
根据专家推测,我国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我国海域。经专家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300亿吨之间,约占我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天然气资源量为50万亿方,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根据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地化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及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的南海北部勘测结果显示,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
由于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存在着领海纠纷和争议,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南海发现石油以来,周边国家纷纷进行勘探开发。其中,越南的青龙、白虎和大熊油田年产量均在500万吨以上,马来西亚的南海石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我国已经落在东南亚国家的后面,需要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层面上加以高度重视,应该鼓励石油公司全面进军南海。国家在近年来,已经调整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政策,及时修订相关法规,允许除中海油以外的其他石油公司进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领军企业,中海油要实现建成“深海大庆”,到2020年在南海深水区建成年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能力的战略目标,依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技术问题。尽管在今年6月,中海油宣布深海作业舰队即将成形,但在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油气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预计在继续强化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将继续与先进的外国石油公司合作。
二是风险问题。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作业环境和条件十分复杂,生产成本也比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大,同时油价变化跌宕起伏,因此存在比较明显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这需要建立更加科学、严明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是政治问题。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对南海海域具有无可置疑的固有领海主权。但与部分东南亚周边国家存在领海主权争议和纠纷,国际关系异常复杂,预计国家通过外交努力很难在短期内加以解决,这是制约中海油大举进军南海的重要因素。(董秀成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一个中海油,不够
近年来,世界许多知名油气企业已达成共识:由于陆地和浅水石油勘探程度较高,其油气产量已接近峰值。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界新增油气储量逐渐转向广阔的深水水域,近年全球获得的重大油气勘探发现中,有近50%来自深水海域,深水海域探明油气储量约为1000亿吨油当量。在全球100多个进行海上油气勘探的国家中,有50多个国家正在对深海进行勘探。
企业层面,英国国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巴西石油、道达尔等一些著名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更是身体力行,引领了一股深海勘探开发的潮流。其中,壳牌公司居世界前列,从1993年起,已建立了6个深水勘探中心,开发和运营了17个深水油田,现在80%的油气产量来自墨西哥湾。
而对于中国来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近海油气总体勘探程度较低,处于早中期阶段,开发利用更是才起步不久,近海石油探明率只有26.4%,天然气探明率为10.9%便是强有力的证明。近海油气开发尚是如此,深海油气开发,便可想而知了。
依据中海油总公司的规划,2010年,整个公司的石油采集量为5000万吨,2015年南海深水区总产量达到2500万吨油当量,2020年南海总产量5000万吨油当量。与之相较,壳牌2009年石油产量接近1.6亿吨,按照前面提到的油气生产来源结构,2020年中海油的深海石油采集总量还不及2009年壳牌公司深海石油产量的一半。中国海洋油气开发与世界榜样的距离,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面对国内的巨量海洋油气资源,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多在海外的海洋石油开发相比,国内公司在地域上天然占优。不过,想把海洋油气资源的自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比如,黄海、东海、南海海域,我国与相关邻国之间都存在权益争端;由于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起步晚,无论是在人才储备、风险防范还是管理模式上,都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应对;一度,我国在海洋油气勘探装备方面甚至都无法自给,完全依赖进口,等等。
最近几年,我国深远海石油勘探能力进步明显,这或许是中海油意欲在南海有关区块建立“水上大庆”的雄心所在。这家业绩卓著的公司拳拳报国之心让人钦佩,取得的成就也让人欣喜。不过,纵使如此,需要认识到,如欲在海洋石油开发领域有所作为,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中后来居上,单靠一个中海油是不行的,甚至,单单靠拿到海洋油气开发权的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不够。
因为在其间,中国要考虑的,不仅要看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还要看自己的竞争对手已经跑到了什么地方。
还有,即使在南海,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都在我国领海进行大规模开采,在已发现的油气构造上已钻了1000多口井,现在年产石油超过5000万吨。单以越南来说,1981年-2002年便从我国南沙海域开采了1亿吨石油、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我们在南海的石油天然气开发能力何时才能赶上这些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不如我国的邻国们?
1982年在蒙特哥湾获得通过,1994年开始实施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鼓励的是对海洋的和平利用以及针对海洋资源的和平竞争。对开发能力强的国家来讲,公海上的海洋资源才是最诱人的。作为全人类共同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总面积超过2.5亿平方公里,这其中的资源,一半属于申请到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的国家、地区或者单位。可以设想,其中蕴藏油气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会有多少。
可惜的是,我国在2001年才申请到了7.5万平方公里的此类专属勘探开发区。具体到我国周边争议海域,同样的逻辑也在实质上发生着作用,我们始终在宣示着自己对主权海域的神圣地位,可是,那些没有法定权利的国家正在抢占、勘探、开发我主权海域的油气资源也是事实。出于对和平的尊重,我们采取的是搁置争议、合作开发的路线,至少在近期内不会改变。
不难看出,当下,中国的海洋石油开发需要的是整体突破,谋求对发达国家、世界先进油气巨头的赶超。在中海油独力支撑,中石油、中石化对海洋油气业务倾注的力度不够的现状之下,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海洋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权,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谋划下,向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和资金开放。(孔志国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