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REACH将面临威信考验
2010-5-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REACH法规 化工企业
欧盟REACH法规热度未减,中国版REACH——修订后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也将在今年10月15日正式实施。如果说前者只波及到出口欧盟的化工企业,那么后者将对所有涉及新化学物质生产、进口、使用的国内化工企业产生影响。然而后者所受到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显然远不如前者。一旦10月15日起新《办法》正式实施,不仅对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要求更加严格,而且会成为企业通过环评的重要条件。然而这一点,又有多少化工企业真正认识到并重视起来了呢?
新《办法》涉及甚广
早在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为加强对新化学物质的管理就颁布并实施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今年1月19日,国家环保部在对原《办法》进行深入调查修改的基础上,修订并颁布了新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并将在10月15日正式实施。
根据新《办法》规定,凡未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以下称《名录》)的化学物质,都称为新化学物质。未取得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的新化学物质将被禁止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据了解,目前全世界作为商品上市的化学品有10万余种,经常使用的有7万多种,每年新出现的化学品达1000多种,而已列入《名录》(2009年版)的化学物质仅45355种。这意味着,目前企业经常使用的化学品中,有近25000种化学物质必须进行登记后才能在中国境内生产和使用。
北京正智远东化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市场部李燕告诉记者,新《办法》中要求登记的新化学物质范畴更加明确。比如,医药、化妆品、食品、饲料等多个行业的很多原料和中间体都是未列入《名录》的新化学物质,而新《办法》则明确规定这些中间体和原料涉及新化学物质的必须申报登记。这无疑将对这些涉及新化学物质的行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影响。
除明确登记范畴之外,新《办法》在物质检测和评估上也更加严格。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丁勇表示:“与欧盟REACH的条款相似,新《办法》要求相关企业要提供新化学物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与环境影响相关的一些动物实验数据等,而且特别要求部分实验数据必须在中国的环境下、用中国的物种来做实验。目前国内只有7家实验室的生态毒理实验数据被化学物质登记中心认可。这意味着,很多在REACH注册过的企业还必须在中国的实验室获取数据。”
据了解,新《办法》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后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生产新化学物质或者用进口的新化学物质从事生产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要把新化学物质登记证作为环评审批的一个前置条件。对此正智远东公司负责人分析到,所谓前置,就是指需要事先备置好的一个文件,只有在完成新物质登记之后,环评项目才能获得最终环评合格的结果。从法律上讲,将新化学物质登记作为环评审批时的前置条件,这说明新化学物质登记在环评审批中的分量正在提高。新《办法》执行之后,新物质注册和环评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该负责人还提醒说:“如果企业的产品中涉及有新化学物质,现在就得启动新化学物质的登记程序。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和通过环评不受影响。因为一个物质登记下来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现在距离新《办法》实施仅5个多月,其紧迫度可想而知。”
本土企业反应冷淡
面对新《办法》要求的登记,化工企业的态度泾渭分明:外资化工企业普遍比较积极,而本土化工企业大多态度消极。
丁勇告诉记者,在化学品登记中心召开的几次新化学物质登记研讨会上,参会企业基本都是外资企业,国内参会企业寥寥。不久前召开的研讨会上有数十家企业参加,本土企业仅有一家,而来参会的外资企业都是像默克、陶氏等行业巨头。国内仅有的参会企业也是在国外客商的要求下,才来关注新化学物质登记的。外资企业不但态度积极,而且已经有实际的应对动作,多数已经在向化学品登记中心进行物质查询和提交登记申请。而国内化工企业大多作壁上观。“在每年登记的新化学物质中大部分是外资企业登记的。”正智远东公司负责人惋惜地说。
新化学物质登记并未引起国内企业足够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正智远东的李燕分析到,首先,新化学物质通常是新研发出来的物质。而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弱,大部分企业生产使用的都是现有的化学物质,新化学物质使用种类和量相对较少;其次,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本身研发投入成本就很高,而登记一个新化学物质少则三四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国内化工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很多负担不起这个费用;再次,新化学物质登记流程比较复杂,企业要单独完成登记在技术上比较困难,因为新化学物质的特性不像已有化学物质那么明确,在测试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新问题,实验和评估过程比较繁琐。
丁勇认为,这其实反映了国内化工行业一个普遍的现象,企业更关注的还是化工产品的产值、效益。在研发投入上更关注新产品如何提高性能、降低成本。至于新化学品的使用会对环境、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