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涂料与油墨 >> 人物访谈 >> 正文
百年陶氏:韧的战斗 下一个百年以变革开端
2009-8-26 来源:商务周刊
关键词:陶氏化学公司 罗门哈斯 利伟诚 环氧氯丙烷 液态环氧树脂 麦健铭

    利伟诚的理想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操刀变革一家百年老店+世界500强,都是一件极其辛苦和冒风险的事情,但对于公司的CEO来说,又不得不顶着巨大的压力工作。在陶氏的历史上,因为变革失败的CEO不是没有,最近的例子就发生在利伟诚之前。
    2000年年末,威廉·施达伟(William Stavropoulos)辞去陶氏公司CEO职位时,考虑再三后选择为陶氏公司工作了32年的宿将迈克尔·帕克做接班人。当帕克接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时,全球化工行业陷入一个严重的衰退期。不仅如此,陶氏化学公司那时还刚刚以116亿美元收购了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这是陶氏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位于密歇根州米德兰市的陶氏公司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面对困境,帕克没有表现出当年施达伟应对公司财务危机时的果敢和迅速。在公司发展繁盛期成长起来的帕克虽然采取了裁员措施,但在削减开支方面举步不前,随后,陶氏化学公司从连续7年赢利的黄金期迅速陷入连年亏损。已经当上董事长的施达伟不得不在2002年底重新坐回了自己原先的办公室。
    施达伟不得不再次寻找接班人。曾任集团业务部总裁、负责功能化学产品事业部(Performance Chemicals)的利伟诚进入了他的视线,2003年11月,利伟诚被任命为公司新任总裁兼COO。这一年,利伟诚49岁,进入陶氏已经27年。2004年末,利伟诚正式接替了施达伟的CEO职务。
    按照公司的决定,除了继续把重点放在改善公司财务业绩的执行计划方面外,利伟诚还开始负责制定陶氏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组织机构调整。
    成立于1897年的陶氏化学公司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凭借强大的研发优势,其基础化学品业务已经确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但到1990年代中期,陶氏化学却处在一个十字路口,那就是陶氏一直立足的根本已经风光不再:陶氏的一些看家产品是在二战期间声名鹊起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很多高难度工艺门槛降低,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基础化工品业务受产业景气周期影响较大,同时规模生产的边际利润递减。
    更令陶氏等化工巨头头疼的是,由于国际油价飞涨,中东的石化公司依靠廉价的上游原材料成本大举进入基础石化领域。2000年以后,陶氏化学的市场地位受到了重大挑战,北美和欧洲的业务甚至出现萎缩。
    为了应对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在施达伟时代,陶氏就开始尝试公司转型,比如关闭低利润的工厂,出售非核心资产,成立高利润的功能化学品事业单元,并开始了一系列高姿态的收购活动。2001年陶氏完成对美国联合碳化公司的购并,成为当时业内轰动一时的新闻。购并使陶氏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如此大宗交易由于遭遇到基础化学品利润进一步降低等问题,并没有达到最终预期。
    显然,施达伟在卸任前,陶氏并没有实现彻底转型。利伟诚时代的陶氏依然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压力。由于上游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更加高企以及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陶氏曾经引以为傲的基础化学品业务已经不再能被倚为支柱。2004—2007年,陶氏基础化学品业务板块的息税前利润就不断下跌,从最初的16亿美元下挫至2007年的8.13亿美元。2008年,陶氏的基础化学品业务总销售额为56亿美元,但息税前利润已经只有1500万美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