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内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 示范成功
2009-7-28 来源:中国胶粘剂网
关键词:煤制乙二醇 福建物构所 功能纳米材料
 
    洪茂椿憧憬,假设全世界所有的乙二醇产能都采用这套技术,按生产1吨乙二醇约耗2.5吨石油计,则相当于新开发一个年产5500万吨的大庆油田,产值超过2200亿元。他告诉记者,采用该技术、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已落户内蒙古通辽市,预计今年年底可建成投产,届时有望部分替代进口。
    启示四:自主创新“重在持续”,认准的事,在目标方向上要始终不渝,在重点抓手上要坚韧不拔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所就开始工艺和相关催化剂研究。1993年,时任所长黄锦顺亲自担任项目组长,承担科技攻关项目,并在多家企业用合成氨铜洗回收工业CO气体作为原料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由于产业化道路不畅,该项目在世纪之交进入“青黄不接”时期:许多富有经验的老研究人员退休,而年轻骨干大都转入其他研究领域。
    这时,刚刚就任所长的洪茂椿意识到,传统石油制乙二醇技术路线进退维谷,我国乙二醇缺口日益扩大的事实。他果断重启该项目,在研发力量衰退情况下,返聘离退休专家参加,组成了由原副所长姚元根任组长的项目攻关组,并将该项目列为全所在化学领域的未来发展的重点学科方向,进行重点攻关,最终敲开了世界洁净“煤制乙二醇”工业这扇大门。
    “创新长宜放眼量,一要瞄准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整合有限的人财物重点推进;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出成果。”兰国政如是说。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抓。正是持续创新,福建物构所才保持了该项目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庄荣文表示,科技创新好比“十年种树、百年树人”,图的是将来“树大根深、枝盛叶茂”。这是一种理念,更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