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市场行情 >> 正文
国内能否改变乙二醇的进口尴尬?
2009-7-27 来源:科技日报
关键词: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 进口

    年需求量700万吨左右,实际产量不足200万吨,自2002年以来全国乙二醇进口依存度一直在70%以上。如今,这种“尴尬”的局面有望被打破。
    7月初,从北京传来喜讯: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等承担的“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的工业技术”重点项目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行性论证。
    之前,中科院在京宣布,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工业化示范获得成功,并通过专家组鉴定。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煤制乙二醇”大工业装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认为,“煤制乙二醇”项目的成功,是中科院实施创新工程,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产业化“金三角”体系的典型范例。
    启示一:自主创新“化无为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聚集、优化可流动的创新要素,借势发展、借梯登天
    “‘煤制乙二醇’转化用了近30年时间,症结出在中试。”福建物构所所长洪茂椿说,他们先后与有关企业商谈中试事宜,但该项目对企业工程化和资金能力要求较高,一般企业怕担风险不敢问津。
    从2001年起,该所进行知识创新工程,开始从注重科技创新向同时重视转移转化转变,从根本上转变“重科学、轻技术,重发现、轻发明,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是利益分配,如果固守着利益不让步,对中试投入上亿元的项目而言,企业可能会觉得无利可图而却步。我们意识到,不能再延续以前的老办法了。”物构所副所长兰国政说。
    观念一变天地宽。2005年初,他们与正谋求新一轮发展的江苏丹化集团“一拍即合”。如何做到“一拍即合”?核心是,他们创新体制机制,采用“专利实施许可+合作中试+新知识产权共享”模式,使自身研发优势、丹化集团工程化优势和盛宇投资公司金融优势高效结合。
    从实验室小试走向中试、产业化过程中,会遇到因开展工程化和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引起的问题,稍有不慎可能前功尽弃。如何破解?“变无形知识资产为有形资本资产”,他们把“煤制乙二醇”的专利和技术秘密作价6470万元,注入新成立的通辽金煤公司。由该公司给技术骨干一定比例股权奖励,将科技人员与企业、科技成果与产品紧密地联起来,使成果做到“带土移植”,加快成果转化。
    “与其说是一项技术的成功,不如说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成功。”福建省科技厅厅长庄荣文深有感触地说,对福建这一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来说,就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胸怀,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聚集、优化科技资源,形成创新后发优势。
    启示二:自主创新“发于高端”,实现源头创新,才能跳出了受制于人、亦步亦趋的被动创新格局
    “花多少钱都买不来关键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处于U形价值链最低端。”多年留学海外经历让洪茂椿洞察到,“自主创新只有在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领域,进行源头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这是一种充满睿智的选择:确立“以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大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结构化学、新技术晶体材料等学科领域的优势,构筑“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应用高技术研究—产业化”的知识和技术创新链;
    牵头主持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功能纳米材料”,推动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省纳米材料工程实验室建设,为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技术创新源泉。在此基础上,攻克纳米金属催化剂核心关键技术,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为“煤制乙二醇”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仍然十分清醒,“‘中试’转化成功回报率相当可观,但你不能眼红,该让企业赚得钱,就得让企业赚,我们只要把基础研究做实、做好,就等于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源头。”
    庄荣文认为,正是这种高端定位和战略思路,才避免自主创新既要受制于市场,又要受制于配套龙头企业产品升级速度的被动局面,从而牢牢抓住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