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内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 示范成功
2009-7-28 来源:中国胶粘剂网
关键词:煤制乙二醇 福建物构所 功能纳米材料

    “与其说是一项技术的成功,不如说是一个创新模式的成功。”福建省科技厅厅长庄荣文深有感触地说,对福建这一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来说,就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胸怀,用好、用活、用足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聚集、优化科技资源,形成创新后发优势。
    启示二:自主创新“发于高端”,实现源头创新,才能跳出了受制于人、亦步亦趋的被动创新格局
    “花多少钱都买不来关键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处于U形价值链最低端。”多年留学海外经历让洪茂椿洞察到,“自主创新只有在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领域,进行源头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这是一种充满睿智的选择:确立“以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大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结构化学、新技术晶体材料等学科领域的优势,构筑“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应用高技术研究—产业化”的知识和技术创新链;
    牵头主持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功能纳米材料”,推动省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省纳米材料工程实验室建设,为工程化和产业化提供技术创新源泉。在此基础上,攻克纳米金属催化剂核心关键技术,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为“煤制乙二醇”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仍然十分清醒,“‘中试’转化成功回报率相当可观,但你不能眼红,该让企业赚得钱,就得让企业赚,我们只要把基础研究做实、做好,就等于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源头。”
    庄荣文认为,正是这种高端定位和战略思路,才避免自主创新既要受制于市场,又要受制于配套龙头企业产品升级速度的被动局面,从而牢牢抓住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的自主权和发言权。
    启示三:自主创新“站在全球”,用国家战略需求引领科技“航线”,通过市场反哺研究所,实现良性发展
    “技术的先进并不代表产业的优势”,兰国政说,“国家的战略需求,才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第一驱动力。‘煤制乙二醇’项目的成功,正是这样的一个实例。”
    乙二醇作为战略性化工原料,产业关联度高,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目前,全世界乙二醇年需求量2000多万吨,其中我国约700万吨,实际产能不足200万吨。石油乙烯路线是当前国际乙二醇生产的主要工艺,该技术能耗高,经济效益低,且消耗大量石油资源。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煤制乙二醇”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专家认为,福建物构所开发的“煤制乙二醇”技术,符合循环经济原则和能源优先主题,契合我国缺油、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特点,能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