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烟台氨纶欺诈上市的背后 利润四千万分红近两亿
2009-6-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关键词:烟台氨纶

    异常的巨额分红

    烟台氨纶年度股东会上一位小股东的提问,道破了一系列疑问玄机。这位小股东提出,烟台氨纶在上市前,公司管理层中许多人借贷购买了公司控股股东氨纶集团的股权,还款压力很大。
    5月18日,烟台氨纶召开年度股东会,公司董事长朱敏英详细介绍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与分配政策。朱敏英表示,公司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受行业内企业无序扩张和下游纺织行业需求不振的影响,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氨纶行业的供需再度失衡,销售价格快速走低。进入2008年后,市场形势没有任何改观,氨纶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恶性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下半年整个行业陷入亏损境地。目前全国氨纶行业产能达到32万吨,但实际需求却只有20万吨,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2%。最近两个月,出现了氨纶销售小高潮,但价格依然不甚理想,并不是下游需求增加造成的,而是前一阵各厂家减产太多造成的。目前,纺织行业出口并没恢复,短期内氨纶全行业亏损仍将继续。
    朱敏英表示,公司本来希望通过间位芳纶产品以抵补氨纶价格和销量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现在看,这一愿望也将落空。进入2009年,国外大公司也将竞争的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尤其是杜邦公司,调整了在中国的销售策略,开始降价以求,由于国内厂家的芳纶与杜邦相比还存在的一定差距,因此杜邦的降价使国内间位芳纶竞争的压力骤然加大,市场风险迅速增加。同时,上海周边一家民营企业也开始生产芳纶,加大了国内厂家之间竞争。受此影响,公司2009年一季度的芳纶开机率出现下降,服装用间位芳纶项目已暂时停产。何时开启尚不确定。公司依靠间位芳纶化解氨纶行业低迷风险的策略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公司净利润急剧下降,其每股收益由2007年的3.74元下降到2008年的1.66元,今年一季度,又下滑了91%,每股收益只有0.07元。
    虽然公司经营形势严峻,但烟台氨纶却实行了超利润分配,朱敏英表示,公司的分红率名列上市公司前茅。继2008年中期实行10派10元后,末期又将10派10元,并转增3股。仅以分红计,2008年就分配2.51亿元,远高于公司当年实现的盈利1.83亿元。
    但是,对于这样的分红政策,小股东并不领情。一位烟台本地的股东在年度股东会上,明确向公司管理层提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他表示,烟台本地的股东都知道,烟台氨纶的管理层中许多人持有氨纶集团公司股权,因为当时购买集团股权时,多半是贷款,有还贷压力;所以烟台氨纶加大了分红的力度。他呼吁烟台氨纶董事会考虑中小股东等多方面的利益,制定分配政策时给予均衡。
    种种不解之谜由此开始找到理由。2007年6月8日,就在烟台氨纶上市前夕,烟台市国资委将该公司控股股东氨纶集团的49%股权,以1.99亿元的价格,出让给了烟台氨纶84名以烟台裕丰公司及烟台裕和公司为载体的高管层。尽管公司《招股说明书》在讲述这次股权转让时表示,购买氨纶集团股权的资金来源不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有些是高管层们向其他的民营企业借来的,而非银行资金。然而,某驻鲁股份制银行的投行部门却告诉记者,他们常做一些MBO项目的过桥贷款,比如一些企业的股权转让。烟台氨纶高管层购买氨纶集团股权究竟是否银行贷款,记者难以查实。然而,《招股说明书》却明确告诉大家:归结起来,84名股东向烟台裕丰公司及烟台裕和公司的出资及出借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两部分:自有资金及各类借款。显然,有借款就有还款的压力。
    记者进一步查看了烟台氨纶前3年的现金分红情况,也颇为吃惊。2005年度,其净利润为3567.9万元,但公司没有进行任何现金分红;2006年度净利润4766.5万元,但该年度进行现金分红的总额却高达1.87亿元,超越当年实现的净利润392.32%。记者注意到,正是在此期间,发生了氨纶集团股权转让给烟台氨纶的高管层。2007年,烟台氨纶净利润34986.6万元,因为当时公司正在申报上市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现金分红。
    烟台氨纶特别年度分红之高便有了合理的注解。
    然而,这种高分红从烟台氨纶今年的经营形势来看很难持续。唯一的办法,便是增加氨纶集团的收益。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购买氨纶集团股权的高管层还款压力。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