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中石化打造西部能源基地
2009-1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中石化 能源基地 管理创新

    勘探理论的突破并没有让西北油田分公司头脑发热,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油气勘探,寻找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油田开发,快速上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绝不能顾此失彼,“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探明的储量不等于开采的产量;只有把探明的储量变成可开采的产量,或者通过开发证实和发现新的储量,勘探、开发才更有价值。
    为此,西北油田分公司下大力气首先解决了勘探、开发“两张皮”的问题,建立了“勘探、开发一体化”融合机制,使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呈现出“步调一致”、迅猛发展的局面。围绕开发,西北油田分公司根据塔河油田94%的油藏是岩溶缝洞型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其储集层特征具有纵向和横向严重的非均质性,既有表层溶洞,也有深层溶洞,缝洞的大小差异巨大,既有几万立方米的溶洞,也有上千万立方米的溶洞;缝洞多相互独立,各自均有各自的油水关系,无论是识别这样的缝洞储集体,还是描述和开发这样的油气藏,国内外均无先例。西北油田分公司面对世界级难题的重重挑战,大胆实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提出了“缝洞单元”的创新概念和“缝洞油藏流体流动为管流”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砂岩油藏砂体”的概念和“渗流”的认识,为缝洞型油藏开发奠定了扎实的科学基础。从而制定出“以缝洞单元为油藏基本管理单元,实施差异性开发,滚动建产”的开发政策,形成了“整体部署,分洞布井,逐洞开发,滚动建产”的缝洞型油藏开发模式,制定出具有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特点的开发技术规范和标准,实现了该领域油藏的高效开发。
    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的创立,促进塔河特大油田的形成。2004年以来,塔河油田原油产量保持了快速增长,石油产量由 2003年的30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600万吨,翻了一番。年均增油达60万吨以上,成为中石化最主要的原油产量增长区和接替区,也成为我国石油增产速度最快的油区之一。
    管理创新,是持续高效发展的可靠保障
    改革传统的油田管理模式,建立推行新的油公司管理模式。从2004年底开始,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按照“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油公司”管理体制要求,对专业化施工队伍进行重组,强化了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的核心业务。并在中石化系统内率先进行了“一企一制”改革。构建起了决策协调、油气生产、油田科研和油田专业化管理四个板块的架构和分公司——采油厂(专业化中心)——采油队(站)三级管理模式,实现了集权管理与分权负责相统一,使管理职责明确、权责利对等、专业分工合理、管理协调高效,具备了油公司管理体制所要求的“集中化决策、合同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特点。
    集中化决策,大大提高了油气大会战的运行效率。面对规模日趋壮大的会战局面,如何实现新时期上产会战的有序高效进行?西北油田分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创新管理、创新机制。该公司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财务、采购实行统一管理。成立市场管理办公室,对会战队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运行效率。重点投资由分公司通过项目管理进行运作。财务管理上,成立核算中心,实行一级核算,取消二级核算,油气会战中核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了会战的需求。实行集中、统一的物资采购,缩短了周期,保证了会战的正常运转。
    合同化管理,规范了甲乙方关系,有效促进了上产会战的开展。西北油田分公司以合同为核心,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甲乙双方关系和分工,甲方的管理体现在合同的约束上,乙方按合同要求履行职责。合同管理的实施使管理更加规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莉莉)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