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开大学朱美峰研究员等又一篇 Nat. Commun.:组织创伤修复领域- 可注射功能复合材料
2024-02-17  来源:高分子科技

  可注射生物材料通过微创手术实现损伤区域组织原位再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便、应用安全等优势,在医美领域也极具应用前景。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和聚合物多孔微球可以通过微创注射用于组织修复。然而,ECM水凝胶降解快难以为组织生长提供空间,大多数聚合物微球生物惰性、易碎、可注射性能差,这限制了两类材料再生效果和应用



  2024214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美峰研究员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以Elastic porous microspheres/extracellular matrix hydrogel injectable composites releasing dual bio-factors enable tissue regenera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论文通讯作者为朱美峰研究员,孔德领教授,李雯博士。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奕博士,刘思洋博士和张晶晶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和中国博士后等基金支持。


  该改工作通过微流控、模板沥滤和去细胞化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种由弹性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LCL)多孔微球和肌肉细胞外基质(mECM)组成的复合材料,同时在不同材料分别装载活性因子白介素-4IL-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得到了可注射功能复合材料体系(图1)。与传统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己内酯(PCL)多孔微球相比,弹性PLCL多孔微球在注射过程或压缩载荷下能够迅速恢复形变,显著减少微球坍塌(图2)。此外,该复合体系能够实现两种材料优势互补,ECM水凝胶提供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微球提供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多孔结构来引导组织再生。在大鼠皮下注射实验中,复合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可注射性和组织相容性,不引起机体免疫排斥反应(图3)。为了验证复合材料促再生性能,研究者将其注射到大鼠胫前肌大体积缺失模型中,负载双因子的功能复合材料体系(mECM@IL4+PM@IGF1)能够通过调控损伤区巨噬细胞和肌源性细胞行为,显著促进新生肌纤维形成、血管化和神经化(图4)。这项研究为可注射功能复合材料设计和构建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思路,在外科微创治疗和组织修复材料领域具有良好转化前景。 


1可注射功能化复合材料构建在大鼠大体积肌肉缺失VML)模型中的应用 


2聚合物多孔微球的制备、聚多巴胺改性和力学性能表征。ASEM图像展示不同微球的宏观形态和孔结构。B)不同微球直径统计结果。C)不同微球孔径统计结果。DE2D3D图像(AFM)显示PDA修饰前后PLCL多孔微球表面粗糙度变化,以及相应的统计结果FXPS检测PDA改性前后CON变化G)微球可注射性分析H单次压缩30秒或2分钟后不同微球的形貌恢复统计IJ)不同微球在重复压缩后的形貌变化图像和相应的统计结果 


3 mECM+PM复合材料的可注射性和组织相容性。A)大鼠皮下注射模型示意图。BmECMPMmECM+PM在注射器中的分布,以及注射后1周和4周的材料残留CH&E染色显示组织向材料内生长。D)植入后1周和4PM组和mECM+PM组微球的S/L值。E)第1周和第4周细胞浸润的统计结果。FMasson染色显示胶原沉积情况G)胶原纤维层的厚度。H)毛细管数量统计I各组异物巨细胞(FBGC)的统计。JK)皮下注射后1周和4周不同组iNOS(绿色)和CD206(红色)的免疫荧光染色图像。LMiNOSCD206荧光强度的统计。 


4在大鼠胫骨前肌VML模型,功能复合材料植入后2周和8周时促进新生肌肉的血管化和神经化。A)激光多普勒监测不同材料植入8周后血流恢复情况。B平均血流灌注的统计结果。CH&E染色显示功能性毛细管。D毛细管数量统计Eα-SMA(绿色)免疫荧光图像显示成熟毛细血管。F)成熟毛细血管的统计。G8CMAP的代表性结果HCMAP定量。INF-09(绿色)荧光染色图像。JNF-09+荧光强度的统计。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5764-4

  下载:Elastic porous microspheres/extracellular matrix hydrogel injectable composites releasing dual bio-factors enable tissue regeneration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