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乾二:八旬院士重登讲台
2009-04-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2月27日下午,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乾二教授给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正式开课。第一堂课时间虽不长,但了却了张院士心中的一桩夙愿——再为研究生们上课。
 
    几年前的一次意外车祸,让张院士不得不暂时离开心爱的讲台。在康复的过程中,重回讲台的心愿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在去年的庆祝张院士从教60周年大会上,张院士发表感言说,身体康复后,我还想再上讲台,哪怕是为研究生上课,哪怕是门选修课。
 
    如今,心愿变成了现实。这一课,讲的是“化学键理论选读”。没有教案,没有讲义,也没有多媒体,只有一张圆桌,一把椅子,一份课前写好的板书。讲台上的张院士虽然步履仍显沉重,但兴奋和喜悦让精神矍铄的他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讲台下你必须聚精会神,否则会跟不上他的思维,因为张先生时不时地会“跑题”,在写好的板书之外,他随时引出许多新话题、小故事,来推导、证明自己的结论。说到动情处,他会叹息、会皱眉、会点头,也会自己呵呵地笑,还会一脸期待地望着台下的学生。
 
    在讲到价键结构时,一直坐着的张院士突然激动地站起来,拿自己的双手模拟着化学模型,一边幽默地说:“今天忘带模型了,不过也好,用手比划,你们会更清楚一点,因为手指是可以随便动的。”说完他自己呵呵一笑,台下的学生也不禁跟着点头。一位研究生说:“张院士就是这样,他的课总是会让人出乎意料,但是他的课你很容易接受。”
 
    张院士说,大家在研究理论化学的问题时,习惯于先“算算看”,不停地在计算机上演算。其实,遇到问题更应该先“想想看”,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素材和规律对问题和计算数据综合分析,仔细思考背后的化学,建立化学现象与结构本质之间的关联,这样才容易产生新想法、新观点。因此,要多看书、多思考、多分析,光对着电脑是算不出新想法、新理论的。
 
    上完课,张院士风趣地说,好久没上课了,感觉挺累,但是还好,没有晕过去。不过,他不停地抱怨没有粉笔和黑板,不能现场写,还是不习惯。张院士解释说:“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用,不用总是备课,容易助长惰性,我不喜欢,我还是喜欢粉笔和黑板,可以很清楚地把我的想法一步步地推导给学生看,每次课前产生的新想法也可以随时加进去。”
 
    为了这节课,张院士从春节前就开始准备了,精心挑选教学参考书,为找到经典著作的最新版本,还请国外亲朋设法寻找购买。同时,把具有不同研究背景的中青年教师组织起来,反复讨论课程的教学计划。“几乎天天都在想,每天想法都不一样,常常是今天的想法推翻昨天的结论。”张院士如是说。
 
    在被问到为什么有这么深的讲台情结时,张院士很认真地说,作为一名教师,最根本的问题是要上好课,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最重要。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蔚蓝)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