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研究生教改不是钱的问题
2012-07-11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研究生 教改
 
然而在王蓉看来,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最大的现实,同时也是最大的质量问题还在于,没有能筛选出总量有限的高端人才,并使之在学术过程中巩固其对于科研工作的热情。“评价研究生投入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的成效,设计相关的政策细节都必须以此为着眼点。”
 
对此,王蓉表示,“科教结合”是学术型研究生的核心培养机制,也是办学者发掘下一代高端科研人员的关键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科教结合”方面存在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在科研经费中,我们对于培养经费的配套制度并不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根本点是将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相结合,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在高校中,导师从科研经费中支付研究生的培养费用的做法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都没有实现制度上的统一和衔接。”
 
其次,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学校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政府在宏观层面上缺少制度性的规范。这导致学校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不一定将科研环节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必要过程,而政府只是在研究产出方面提出要求。“以‘三助’岗位与基本奖助学金的设置和管理为例,在一些学校,是否上‘三助’岗位并不影响基本奖助学金的获得;另一些学校的做法是将‘三助’与基本奖助学金直接挂钩。这两种做法对于学生科研参与的要求和激励作用是有差异的。国家应在这方面作出一定规范。”王蓉说。
 
投入模式之惑
 
对于我国一度实行的研究生经费投入模式,王蓉将其归纳为“在低水平、双轨制现实下的‘低而窄’模式”。
 
她解释说,“双轨制”是指在财政拨款方面,定额拨款和博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这两个主要拨款机制所针对的,均为计划内学术学位研究生,其他类型研究生未被覆盖,而是学校向其收取学费以支付培养成本;“低水平”是指来自预算拨款、学生资助和学费三方的经费供给,标准较低、投入总量较低;“低而窄”是指学生资助的标准较低、覆盖面较窄。
 
王蓉认为,当前的政策设计实际上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投入体制的核心问题。“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使财政责任在政府和私人的划分上,更加偏向于后者。但我们需要考虑:这种趋势是否应该改变?在学费、拨款和资助的标准和覆盖人群方面,应该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对此,有人曾提出一个较为极端的政策设计方案,王蓉将其称为“全收费、全拨款、‘高而广’的资助模式”。其特点是,首先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并对所有纳入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按定额标准拨款,在此基础上,建立生均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研究生生均拨款定额标准。其次,设立新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原则上在覆盖绝大多数学生的同时,对所有研究生实施收费制度,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这一方案的好处在于,学校将得到更多学费和财政拨款,办学经费显著增加。但弊端则在于,由于要在原则上覆盖所有学生,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在拨款、学费和资助三者的标准方面,建立一套差异化、精细化的设计,但面对我国学位类型、层次和专业的划分本身即存在一定不足的现实,这种设计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王蓉说,另外,这一设计方案未能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科教结合”不足的核心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应该说,以上的两种模式均存在一定问题,而关于研究生投入机制的改革也需要时日。因此,加大总体投入的原则应该明确在先,具体政策应该分步实施,不可贸然突进。”王蓉说。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