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大前校长周其凤:就科教改革说三个“不”
2015-03-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周其凤 教育改革

    “政府不要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博士后、中学文理不要分科、不要贬低中国本土教育”。谈起教育科技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北大前校长周其凤,提了三个“不”。

不要设置博士后管理机构

    两年前退休“卸任”的周其凤,是中国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他个子不高,话音不重,总是一副不慌不忙的从容,却透着某种坚定。

    “如果不取消现行的博士后政府管理机构,对任何其他回答,我都不满意”。去年两会期间,周其凤、周其林等代表,曾提出改革博士后制度的建议,当记者问到政府的答复时,他如此表示。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博士后制度,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但在周其凤眼中,现行博士后的管理,“已不能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了”。

    在他与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周其林等代表,联合提交的建议中指出,博士后管理过于僵硬,出站时有评优、任职资格认定等做法,不利于在宽松的环境下探索研究;管理成本大,耗费太多精力在评审等环节,而非创新研究上;博士后期限一律两年,不够灵活……

    “不是要求取消博士后,也不是不要政府支持和重视,但政府要放开对博士后的管理权”,他对记者解释道。

    他认为,政府并不清楚具体研究项目对博士后的需要,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人数、待遇、年限、评价、研究成果的处理等等,都应该让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自主决定。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放权让企业自主招收、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博士后,尤其重要”,他强调。他补充道,“还能有效促进博士生的就业”。

    博士后的定位也存在问题。“博士后是一段研究工作经历,有利于培养科学判断的能力,但它不是正式职业;把博士后当成高于博士学位的说法或做法,很荒唐!”,他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在周其凤看来,博士后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要通过体制改革,发挥好作用”。

中学不要文理分科

    而谈起“中学教育的改革”,他连称,“过早分文理科,很糟糕”。?在周其凤看来,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思维方式的培养,而不同学科对思维的培育效果是不同的,如有的强调抽象思维,有的重形象思维,有的侧重归纳分析和逻辑推理等等。

    他认为,中小学阶段还是人脑的发育期,全面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使大脑发育更全面很关键,所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和种种锻炼,加强人格、体格和性格的培育,是重要而不能偏废的。“但现在搞颠倒了!”,他摇摇头说,现在到了大学,反而要强调“理科生学点人文、文科生学点数理”,是当前没办法的办法。不分文理课,学生的负担岂不更大?“想轻轻松松,就有好前途,是不可能的”,他顿了顿,继续说,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话,但连学习紧张这点苦都不能吃,还能寄希望他将来挑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么”。“而且,分科就能减轻负担吗?”,他反问道。

不要贬低中国本土教育

    “那中国的教育和西方比,差在哪儿”,记者问,“中西教育各有优劣,但总体说来,中国的教育也并不很差!”,他的语气稍稍加重了些。他坦言,中国在科技等方面还落后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教育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但批评是批评,不要全盘否定”。“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靠的是谁?不能说没有海外培养的人才的贡献,但主体还是我国自己培养的人才”,他称。

    “评价中国教育的好坏,有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对中国发展的贡献”,他说。

    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的周其凤认为,中美文化、社会情况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传统差异明显;对于美国教育中的精华,中国需要学习,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美国的教育体系,也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和需要。

    他说,美国的学校也良莠不齐,美国教育也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绝对公平,比如照顾校友、照顾赞助人等,在国外很多大学是通行的,而且是得到社会认可的潜规则。

    而他强调,中国传统教育中,重视文化传承、尊重历史,提倡孝悌、谦恭,尊重师长,友善待人等,都应该传承下去。?“因为说了中国教育成功,又说了美国的教育有失败,曾有一些网友骂我。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对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对美国也不要盲目崇拜!”,周其凤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