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诚信档案能否治理学术不端
2012-03-2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不能奢望一蹴而就
 
诚信档案是要在人事档案之外另起一个档案吗?大学哪个机构来负责?建立档案的工作量有多大?这些问题如今已成为高校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
 
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对记者表示,这些正是各高校在推进相关工作时需要明确的问题。
 
“建立诚信档案不一定能够治本。”卢晓东同时指出,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从高校管理角度来看,这不仅是一个诚信档案的问题,还应该把重要的价值观和相关处理规定更加明确化。
 
卢晓东说:“比如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学术的规范,目前大陆还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一些模糊的情况一直存在争议。”
 
此外,陈武元认为,要切实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除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外,对科研成果的激励措施和对学术不端的处罚措施都应改进。
 
他向记者提到这样一个现象:目前的科研奖励都由教师本人申报,如果一些教师在填写申报材料时夸大自己的成果,评委短时间内不一定能甄别出来,就可能看谁材料写得好就评给谁。结果导致最后得奖多、奖项高的,未必是科研做得最好的。
 
“现在的奖励制度,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太大,使得很多人有点利令智昏,愿意为此冒险。”陈武元认为,我国应该淡化各种科研奖励。
 
同时,教育部《实施意见》提到,高校主要领导是本校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第一责任人。
 
在陈武元看来,该规定可以加强单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但也把单位利益与教师个人绑在了一起,一旦发现问题单位可能伙同犯事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有把个人造假行为和单位分开,这种包庇的情况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表示,加强学风建设最关键的措施之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只要出现学术不端的检举和质疑,学术委员会会从维护学术声誉出发,启动独立的调查,同时学术委员会的调查具有最高权威性,校方行政必须按照这一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熊丙奇说,在这样的学术管理机制中,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术荣誉将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这是比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更有用的“教化措施”。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