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学家仅1/3时间做科研 申请项目需4个月
2011-12-23  来源:人民日报

③每个项目经费都比较少,而且“吃了上顿没下顿”,如果申请的项目不够多,课题组的生存就成问题

    记者:没想到要在项目上花费这么多时间。

    吴雨:更令人苦恼的,是这6个项目实际上是来自同一个研究课题,只是名目不同、来源不同罢了。申请这么多项目、搞这么多答辩、汇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劳动、浪费精力。

    记者: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少申请两个项目?

    吴雨:我们从事的是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全部来自纵向(指来自国家财政,横向是指来自企业或地方政府——编者注)的竞争性项目,需要年年申请,否则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每个项目的经费都比较少,6个项目的总经费平摊到每年,一年课题组也就是120万元左右。而且,并不是每个申请项目都能获得批准,我们申请的项目,能有一半成功已经很不错了。如果申请的项目少了,课题组就没法运转下去。

    记者:这话怎么讲?

    吴雨:我们课题组有20多号人,除了给研究生发劳务费,还要给正式人员发绩效工资,支付水电费,等等。所有这些费用,都要从项目经费中出。

    我国的项目经费,是典型的“重物轻人”:经费的90%左右,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料费、会议费、出差费的;用在人身上的,只有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其中,专家咨询费是发给项目外人员的,劳务费只能发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劳务费的比例很低,经费少的项目是15%,多的是10%。如果按120万元算,大概有18万元的劳务费。

    我们组有16个研究生,平均下来也每月不到1000元。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他们选导师之前都要做调查的,如果你这个课题组项目经费太少,他们就不报你的,这样研究生就招不进来。

    记者:除了研究生的劳务费,还有其他开销吗?

    吴雨:给正式人员发绩效工资。为体现“多劳多得”,我所在单位目前采取的是三元工资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前两项由院里、所里发,绩效工资中所里只负责“保底”的部分,其余部分就要课题组自己想办法。而组里只有一个来源即项目经费。

    记者:你们的绩效工资每月有多少?

    吴雨:这个不一定,要看在研项目的多少。就拿我们组来说,前两年申请的项目比较多,所以今年我们课题组正式人员平均每人每月8000元左右。少的年份每人每月只有二三千元。

    不管是8000元还是二三千元,都只能从项目经费中出。而按照规定,项目经费是不能用来支付正式人员工资的。但我们组又没有其它的经费来源,你叫我这个组长怎么办?

    记者:您的收入有多少?

    吴雨:我是研究员,又是组长,收入在组里算高的,每月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加起来4000多;加上绩效工资,平均每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

    记者:这些钱够用吗?

    吴雨:像我这个年龄段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全家老小基本生活开支,还要还房贷、车贷,供小孩上奥数班、英语班等,花钱像流水一样。

    跟刚回国那两年比,我现在的状况好多了,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回国到现在五六年了,我和太太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记者:确实没想到。

    吴雨:大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现在外边的高校、企业挖人挖得很厉害。为了让大家衣食无忧、防止人才外流,只能如此。据我了解,其他所的同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那项目结题时怎么办?

    吴雨:我也感到非常头疼。这就像颗定时炸弹,结题的时候肯定要爆炸。我们去向所领导讨教,他们也没办法,因为这是个机制性的共性问题,不是我们所自己能解决的。

    我感觉我们的项目经费把人和物的关系搞颠倒了。可以花一两千万元买设备、造仪器,可以花五六万维修设备,但如果要给某个重要的人发5万元工资,那绝对不行。其实人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再先进,还不是一堆废铁?据我了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立研究所的研究经费,大头是用来养人的,我们刚好反过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