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与世界科学家共解科研难题
2011-07-28 来源:科学时报
合作:与世界科学家共解科研难题
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经常上演多国科学家的集体辩论。他们与日本、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瑞士、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光源和国家实验室合作,使700多名外国科学家参加了上海光源工程论证和研讨,协助解决了工程低温超导高频技术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这样的例子在中科院还有很多。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工程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EAST)、中美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中科院的国际科技合作求的是实质。设立的“对外合作重点项目计划”以“种子基金”的方式,支持科学家牵头发起和参与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计划。多位外国专家表示,这种支持新学科、新生长点、新交叉点、前瞻性的国际合作项目的计划受到广泛欢迎。
白春礼指出,中国要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科技合作。他表示,中科院正在实施“创新2020”计划和策划实施一批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这需要国际合作和国际科学家的广泛参与。中科院将实行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不断提升全院的国际化程度。
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科院与50多个国家(地区)签署200多个院级协议和1000多个所级协议,共建了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等92个不同层次的中外联合研究单元。
引领:扩大我国在国际科技界话语权
国际合作还开辟了中科院新兴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和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研究方向上,中科院的科研团队扮演的不仅是合作的角色,更是引领或共同领导的角色。
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借助国际化机构的天然优势,建立了组合数学与几何学等4个实验室和比较基因组学等4个青年科学家小组。这形成了我国计算生物学研究的比较优势。
同样的“角色”还被多个中科院研究所扮演。
白春礼指出,国际合作成为吸纳国外先进科学思想、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重要途径。与国际同行共同开展交叉前沿研究,促使我国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据一席之地。
中科院的国际合作也成为扩大我国国际影响、提高我国国际科技地位、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等一些享誉国际科学界的重大科研计划,都是由中科院科学家提出科学思想后,通过国际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的。“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共同列为“旗舰”科学计划。
近年来,中科院国际学术组织任职队伍不断壮大,科研人员在各类国际科技组织任职900余人,其中,任重要职务的有200多人。
白春礼表示,中科院的国际合作正在实现从一般学术交流向实质项目合作的转变,从分散合作向重大集成合作的转变,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的转变,从短期合作向长期战略合作的转变,从跟踪参与向牵头组织国际计划的转变。
中科院的国际合作正迎着“十二五”部署大步向前。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王晓龙研究员团队《Mater. Horiz.》:光固化3D打印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 2024-11-18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阮长顺团队 AFM:受石屋启发的3D打印策略构建微球3D图案化支架加速骨再生 2024-11-09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卿光焱/武汉纺大张福生 Mater. Horiz. : 协同变色和导电的纤维素纳米晶光子贴片 2024-11-07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医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取得新突破 2014-07-18
- “高性能、多功能纳/微杂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验收 2012-08-08
- 广州白云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20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