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与世界科学家共解科研难题
2011-07-28 来源:科学时报
“洛塔·雷、罗斯高等人不仅被中国科技界广泛熟知,也逐渐在国际科技界享有很高知名度。”近日,中国科学院一位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这样向记者表述。
这两位外国科学家分别是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教授,同时也是中科院首届“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他们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这是中科院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注重发挥外国专家作用、不断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的体现。”与这两位外国科学家有过深入合作的中方科学家这样表示。
这仅仅是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的一个侧面。实施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等国际合作交流人才计划,实施对外合作重点项目计划,评选国际科技合作奖……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国际合作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宽领域、重实效的合作格局。
交流:人才引进、培养驶入快车道
不久前,中科院与数名各领域国际顶尖科学家就归国工作达成一致意见。这是一段时期引进人才的具体成果,也是中科院长期开展合作交流工作的积淀。
近年来,中科院多个国际合作交流人才计划陆续实施。2005年,中科院开始实施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至今已吸引了89位高水平外国专家来中科院短期讲学,并选派了相应数量的青年科学家到对方所在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2006年,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组织75个团队开展项目合作。2007年,颁发首届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奖,奖励长期与中科院合作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外国科学家。
2009年,实施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和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截至目前,分别有477位和179位学者获准纳入这两项计划。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媒体对中科院这两项新的国际合作交流人才计划予以了高度关注。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年与上述两个计划的外国科学家代表座谈时,肯定了中科院启动实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计划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希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扎实推进,使之成为具有示范意义和国际影响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科院国际合作交流与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
2005年,中科院开始实施“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奖学金计划”,这项计划主要是接收TWAS成员国青年科学家来中科院工作或学习。通过计划实施,298名研究人员和留学生从中受益。例如,来自尼日利亚的Dr. Emeka Emmanuel Oguzie到中科院金属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即升任尼日利亚工业大学副校长,同年当选TWAS青年通讯院士;巴基斯坦的Dr. Ghulam Rasul在中科院大气所攻读博士学位后,回国后升任巴基斯坦气象局局长。蒙古国的Tokh Tuvshintog到中科院植物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升任蒙古科学院植物所所长。
白春礼指出,中科院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引进来”上,而且体现在培养和“走出去”上。
2006年,中科院实施了中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截至目前,已派出博士生赴德国222名、赴法国43名。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指出,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科院国际交流规模持续扩大,国际合作伙伴不断拓展,科技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交流全面发展。交流规模从1998年1万人次上升到2010年3万人次,在华主办国际学术会议的数量从57个上升到393个。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王晓龙研究员团队《Mater. Horiz.》:光固化3D打印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 2024-11-18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阮长顺团队 AFM:受石屋启发的3D打印策略构建微球3D图案化支架加速骨再生 2024-11-09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卿光焱/武汉纺大张福生 Mater. Horiz. : 协同变色和导电的纤维素纳米晶光子贴片 2024-11-07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医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取得新突破 2014-07-18
- “高性能、多功能纳/微杂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验收 2012-08-08
- 广州白云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20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