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仍有提升空间
尽管我国在提升科技的国际影响力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阻碍着其巨大潜力的释放,这集中体现在四个不对称上。
缓慢提升的国际科技话语权与快速扩大的科技成果产出量严重不对称。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制造国、第二大SCI论文产出国及第四大专利产出国,但中国对国际科技相关议题的主导能力仍然偏弱,主要体现为主导国际组织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引领国际科技前沿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例如,2001—2007年间由中国提交或主持制定的ISO、IEC标准不足1%且集中在非关键性标准领域,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等仅为5%左右。
极端匮乏的高端人才群体与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严重不对称。虽然中国的科技人才资源总规模、在学研究生规模和大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位,研发人员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却极度匮乏高端人才群体,特别是世界级科学家、国际复合型人才和世界级创新型团队,这导致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我国入选TOP10科学家数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0,入选TOP10研究机构数量相当于美国的1/7,国际一、二流科研机构的研究带头人仅2.26%具有中国籍,其负责人不足1%是华人。
弱小的科技走出去能力与强大的国际资源走进来能力严重不对称。中国本土的创新能力大量为国外所利用,包括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投资于中国的研发机构、购买中国技术、并购中国科技企业、利用中国科技人才等,但中国对国际科技资源的吸引力却不强。无论是战略型“走出去”、发展型“走出去”,还是合作型“走出去”和援助型“走出去”,中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以国科联理事会为例,其所属委员会、联合会有秘书长以上职位1200余人次,中国担任副主席和执委职务的不足40人次。
有限的科技国际影响力与盛行的中国科技“威胁论”严重不对称。当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限,科技实力并未对发达国家构成威胁。但中国科技“威胁论”却已甚嚣尘上,不仅西方国家政府和主流媒体对此大肆宣传报道,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媒体也参与其中,对中国构建更加有力的外部科技发展环境非常不利。
- 河北地质大学卢昶雨、江苏科技大学施伟龙 Small:酚醛树脂于纯水中光催化生产H2O2中镍金属位点对氧气的调控 2025-02-23
- 2025年世界弹性体科技与工程论坛暨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将于2025年9月15日在上海举办(第一轮通知) 2025-02-21
- 河北地质大学卢昶雨、江苏科技大学郭峰/施伟龙课题组 Small:基于黑色g-C3N4纳米片的光热自修复防污防腐涂层的构筑 2025-01-15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发布 2012-12-28
- 南方医大黄文华教授/毛小炎教授、中国医大王艺霖博士:增强耳廓再造术 - 利用成软骨活性墨水3d打印多尺度多孔结构仿生支架 2025-02-22
- 国科大杨晗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副研究员 - 化学、高分子、纤维素、纳米材料 2025-02-21
- 中国科大李木军团队 ACS Nano:复合冷场3D打印液晶弹性体实现近环境温度响应,智能手环精准监测心率!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