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环氧交联助剂如何护卫“金银丝”?
2007-07-2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
    为改善金银丝保护层涂料的工艺,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研人员在涂料中添加了新型环氧交联助剂。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通过正交试验对比原涂料和现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耐酸碱蒸煮、耐有机溶剂、耐磨擦和有无柔韧性等),采用电子扫描仪观察了涂层的表面结构,最后得出添加环氧交联助剂涂料的各项性能要好于前者。环氧交联助剂以自身功能护卫“金银丝”。

    涤纶(PET)膜上真空镀铝或镀层染色,即成为国内外纺织行业中所采用的普通金银丝。该产品不仅达到了金银丝的原始效果,而且使价格大幅度下降、推动了纺织行业的发展。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表示,保护层涂料是金银丝的关键材料,它决定着金银丝的各项性能指标,并进而影响其实用范围及市场前景。通常使用的是酚醛树脂涂料,由它制作的金银丝耐酸碱腐蚀、耐有机溶剂擦拭、耐水蒸煮,但是柔韧性差、交联温度高达200℃。目前使用的足热固性羟基丙烯酸共聚树脂涂料,用它制作的金银丝可以克服卜述缺点,但交联温度仍然高达180℃以上。随着聚酯薄膜厚度南25um变为12um,上述涂料的涂布温度(180℃)和交联时间(30s),容易使薄膜收缩。为此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环氧交联助剂并添加到上述涂料中,从而降低了交联温度、加快了交联速度,改进了涂布工艺(现在的工艺为160℃×20s)。

    研究中所用原料有铝膜、环氧树脂(E-42)、热固性羟基丙烯酸共聚树脂、金属络合物染料、丙酮、磷酸、氢氧化钠、草酸、无水乙醇、环己酮等。该环氧交联助剂的合成,首先是称取10g环氧树脂(E-42)加到5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再用丙酮和环己酮稀释,然后装上冷凝器和温度计加热并搅拌至沸腾(大约65℃),慢慢滴加一定量含氧无机酸,30min滴完后继续反应大约2h,就可得到浅黄色的油状液体。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说,涂料的配制和样品制备则是:在烧杯中各成分按比例依次加入,并且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过滤即可;其样品制备是把配好的涂料用涂布机涂布到12um的镀铝膜上,涂布工艺条件:150℃×10s(20s,30s),160℃×10s(20s,30s),170℃×10s(20s,30s),然后在裁丝机上把它切丝制样。

    实验过程中试验环境、要求较为严格。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一一进行了介绍——剥离试验:将12cm宽无色透明赛珞胶带粘贴在涂层上,迅速揭起后观察是否能使保护层涂料被粘起;干热试验:在180℃空气中放置1min后,看表面涂层是否发生变化;耐酸碱试验:在400mL蒸馏水中加入0.1g草酸然后进行蒸煮,同样在400mL蒸馏水中加入0.1g碱然后进行蒸煮,分别记录耐煮时间;拉伸试验:从每个样品上拆取10cm的金银丝,在拉伸机上拉伸10%后进行耐酸碱实验记录耐煮时间;耐有机溶剂试验:在20℃无水乙醇和丙酮(按比例1:4混合)内浸泡24h后,观察铝箔表面涂层有无破坏;磨擦试验:在谐振型摩擦机上200g负荷下往复摩擦200次后观察其表面涂层的破坏程度;洗染试验:在0.5%、60℃的肥皂液内浸泡60min后观察涂层变化的差异;柔韧性试验:取样晶浸水后用双手用力回揉10次后看其涂层的变化程度;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次重复实验和性能测试取其平均值。

    效果到底如何,要全面金银丝涂料的耐剥离、干热、有机溶剂、摩擦、洗染和柔韧性能。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表示,耐剥离、干热、有机溶剂、摩擦、洗染和柔韧性是金银丝产品的基本要求,因为金银丝主要用于纺织行业,把它织夹于织物中呈现金属光泽,所以金银丝织夹物需要经过染整加工的复杂工序才能使用,而且织成的农服要干洗或水洗等等,都需要金银丝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数据表明:加入交联助剂后的涂料的各项性能明显要好于未加者。金银丝涂料的耐蒸煮和拉伸性能也很重要,金银丝要用机器织夹于织物中,在此过程中金银丝必然要承受一定的拉力,金银丝织央物要经过染整工序所以它必须要经受酸碱高温蒸煮,因此酸碱蒸煮和拉伸试验的检测就成为关键。通过多次检测,拉伸后只要酸碱蒸煮合格其他的各项性能就能很好地满足企业标准。

    涤纶(PET)膜上真空镀铝或镀层染色,即成为国内外纺织行业中所采用的普通金银丝;该产品不仅达到了金银丝的原始效果,而且使价格大幅度下降、推动了纺织行业的发展;但这种应用保护层涂料是金银丝的关键材料,它决定着金银丝的各项性能指标,并进而影响其实用范围及市场前景。过去通常使用的是酚醛树脂涂料,存在一定不足;改进后的金银丝保护层涂料已经在太原派格萨斯铝箔有限公司进行了生产,并且得到了初步认可:不仅具有同类金银丝保护层涂料的特点,而且以其涂布温度低、交联时间短的特点。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弥补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晓靖)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