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长杨卫:大学的发展必然担负着文化使命
2010-06-0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大学发展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里面有很多议题,如“大学营造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可持续大学校园建设”等,都与大学的文化建设有关系。这表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发展,而且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大学功能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浙江大学将2010年定为文化建设年,通过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夯实基础。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未来的期待。深刻的文化进步,是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辐射方向,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也必然依靠文化的崛起。当代中国的文化崛起,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使命,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为文化的历史产物及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学的发展必然担负着文化使命。大学与文化之间存在深刻而且天然的联系。从其诞生之日起,大学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1088年成立的博洛尼亚大学最早引领了人类最先进的文化要素,创造了人道主义文化,最终导致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近代以来,大学从远离社会到走向社会的中心。斯坦福大学作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将科技文明向硅谷地区辐射的同时,孕育了硅谷浓郁的创新文化和独特的企业家精神,而硅谷又把这些文化辐射到全世界。正如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所说:“引领文化,是大学的第四功能,而且是大学与生俱来、更为独有、影响更为深远的社会功能。”文化影响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的核心特征。
此外,建设一流大学,也需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一流大学之所以被人们赞誉,不仅在于学校规模、资金投入等硬实力上,同时也表现在悠久的历史、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广为流传的校训、严谨朴实的校风和师生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等软实力上。大学的风气、凝聚力、人文氛围及社会声誉等,都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大学应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
既然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该怎样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首先,要高度重视人的建设。文化是人造的第二自然,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的孕育、传承与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文化建设就是人的建设。在高校里人的建设,既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等价值观的建设,也包括高水平、强辐射的共同理念,宽专交、精深通的个性要求等能力建设,还包括培育竞争与合作的团队氛围,促进师生互动的人际环境。
其次,要繁荣发展人文社会学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大学要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发挥作用,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研究,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还要以文化为平台,致力于科技、制度和品牌创新,加快文化向经济领域的渗透,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此外,还要打造一大批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机构,增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
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认为:“一所大学如果不能在各个重要的学科领域竭尽全力,包括对于探究人文价值、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等多种社会形态,以及人类传统、文化和世界观起核心作用的人文学科领域,它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所杰出的大学。”这也要求,在建设一流大学、杰出大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
再其次,发挥综合型大学对推动文化发展的独特作用。大学的功能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其终极目标都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学是这种推动作用最集中的场所。综合型大学天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背景,对于推动文化发展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将来衡量一所大学的地位与影响,并不完全看科研数据,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对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的贡献。
当前,文化与科技、教育交织发展,例如将教育、人文学科与信息学科相联合,就能发展出新的教育信息、人文信息学科。在生命科学方面,对于基因、干细胞、转基因等领域的研究,必然涉及到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的领域,这也是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学科交织发展,给综合型大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大学的文化建设不只是文科建设,而是具有深厚的学科内涵,所有的学科都可以深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特别要重视如何更加有效推动多学科交叉整合的问题,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创新成果。
最后,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当前,国内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于缺乏人文环境。校园建筑不能体现厚重的人文内涵,也无法反映出特色。钱学森曾经就读并工作的加州理工学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室,在2009年进行内部装修的时候,非常注重修旧如旧,尽量保存原来的实验设备,同时沿着楼梯和走廊的墙面,绘画出该实验室的发展史,并且这一描述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实验室文化的一种生命线,对于在那里工作的教师和研究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所以,我们的大学,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研究如何体现自己的独特文化,并以此来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
对于个人发展而言,提升人文素质同样至关重要。历史上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科学上的成就越大,往往在人文方面的成就也很大。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且要注意提升他们在人文艺术方面的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 Chem. Eng. J.:抗菌生物活性支架发挥本征刺激与免疫调节活性共同促进血管化骨再生 2024-11-18
- 浙江大学朱利平教授、阿尔伯塔大学曾宏波院士 Prog. Polym. Sci.:基于两亲共聚物的先进功能膜 2024-11-17
- 江南大学马松琪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新潜伏固化机制实现单组分环氧室温超长储存、中低温快固化 2024-11-16
- 浙江大学周民/徐峰团队《ACS Nano》:基于锰增强细菌铜死亡的粘液渗透性局部递送策略用于细菌性肺炎治疗 2024-11-15
- 浙江大学刘平伟、王青月 Macromolecules: 废弃聚烯烃氧化升级回收制动态交联弹性体 2024-10-28
- 宁波大学石川千、浙江大学宋吉舟团队《Nat. Commun.》:精密诱导局部熔融液态金属实现微纳薄膜和3D物体的无损转移印刷 2024-10-15
- 北化大杨卫民教授团队:聚合物熔体微分电纺装备及工艺新进展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