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高校天天讲办学质量,但谈质量的频度和提高质量的速度极不协调。
“最近,我们对云南某高校近3年中立项的研究项目进行了统计,发现该校教研项目数和科研项目数的比例是1∶3.26,教研项目的立项数目还不到科研项目立项数目的1/3。高校对教研不重视的现象实在堪忧。”在日前结束的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徐正会、李丽芳两位委员的一份提案,再次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提到了桌面上。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随着全国各高校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对象由精英变为大众,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徐正会说。
“中国的大学都力图把大学办成研究型单位,这样才显得有水平上档次”
徐正会等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从省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评审工作,包括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奖和各种合格考核等工作中就有反映,查阅与这些工作相关的文件可以看到,在诸多有关规定中,对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考核既没有具体的硬指标要求,也没有特意进行强调,认可度显然不高。”
对此,不少高校教师非常认同。
“众所周知,大学里评职称对教学没要求,能过就行。而科研却不行,科研获奖就有级别,没有科研成果,职称和工资都上不去。”一位高校教师说。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刘徐湘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目前,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是看科研能力、承担的课题、发表论文的级别,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在SCI上发表多少篇论文,而不是看上课、教学水平如何。评职称时,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教学再差,论文够数就行;教学再好,论文不够,职称、待遇都成问题。因为这个直接跟工资挂钩呀,不然工资少一大截。”
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郑思礼认为,“中国的大学都在力图办成研究单位,这样才显得有水平、上档次。”为建设“科研型大学”,很多高校走向一个极端——重科研轻教学。为晋升职称,许多大学教师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刘徐湘还担心,“重科研轻教学”有可能导致科研本身的异化,科研最主要的任务是探索未知事物,但是很多教师的论文都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原创的很少。
- 评论:高校“重科研 轻教学”的现状亟待改变 2015-04-02
- 当改革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契机出现之后 2011-04-26
- 王长乐:重教学与重科研之争是个假问题 2009-07-10
- 沈阳师范大学打破“重科研、轻教学”评聘规则 一线好教师可破格晋升教授 2009-03-22
- 四川大学李兴亮博士/汪秀丽教授团队 Mater. Horiz.:高性能可化学回收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 2024-11-22
- 同济大学杜建忠/朱云卿团队 Macromolecules:基于空间位阻调控的Tishchenko聚合策略制备高分子量生物基芳香族聚酯 2024-11-22
- 江苏大学邹小波教授 Coordin. Chem. Rev. 综述:聚多巴胺涂层在生物分析领域的进展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