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电子学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体监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推动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目前,可穿戴设备已不断应用于多种领域。理想的可穿戴设备在提供多种功能与设备小型化和轻便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舒适度和可穿戴性。幸运的是,摩擦电传感器的开发为解决小型化、轻便和能源需求难题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近日,王双飞院士团队聂双喜教授课题组利用细胞壁纳米工程构筑了一种轻质且高强度的纤维素摩擦电材料。该策略通过对细胞壁结构进行设计,使其具有在不同尺度下相互连接的多级孔隙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碳纳米管(CNTs)在孔内负载,形成连续的导电通路。基于纤维素摩擦电材料的传感器在0-2.25 kPa范围内表现出33.61 kPa-1的优异灵敏度,在材料暴露于200℃的高温环境后仍保持高传感性能,并提供对人体运动状态准确的反馈。该项成果以题为“Lightweight and Strong Cellulosic Triboelectric Materials Enabled by Cell Wall Nanoengineering”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IF=10.8)上。





图5. 用于消防救援的自供电传感器。(a)安装在消防服上的自供电传感器的示意图。(b)不同压力的电压信号。(c)有无负载的电压信号。(d)传感器在不同手臂弯曲状态下的感测信号曲线。(e)传感器基于两个自供电传感器的紧急手势区分。(f)膝关节不同弯曲状态和(g)不同走路状态的信号检测。(h)不同步态的信号检测。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0458
- 南京大学祝名伟教授团队 Nano Lett.:开发了一种轻质、高强、环境友好的木质颗粒板 2025-01-06
- 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刘昭明研究员团队 Small:有机-无机有序共聚策略用于轻质高强多孔材料制备 2024-09-29
- 北理工徐宝升课题组 CEJ:应用于柔性热防护材料领域的超轻质低收缩共聚改性聚酰亚胺气凝胶研究 2024-08-26
- 长春应化所崔冬梅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 双核钪金属配合物催化合成兼具高强度和韧性的乙烯-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 2025-02-21
- 上科大凌盛杰团队 Adv. Sci:使用深度强化学习优化生物仿生3D纤维网络结构实现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平衡 2025-01-27
- 吉大孙俊奇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基于“刚柔相济”微相分离结构设计制备兼具耐低温与耐高温性能的高强度热塑性弹性体 2025-01-22
- 广西大学王双飞院士、刘新亮副教授团队 Nano Energy:羟基配位效应构筑防潮抗菌纤维素摩擦电材料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