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在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大多数有机RTP材料只能在固态发射磷光,而在水相中磷光发射会被淬灭,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有机RTP材料大多基于芳香化合物,基于非芳基化合物制备RTP水凝胶的工作还很少且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通常较差。开发具有高机械性能和明显RTP发射的非芳香聚合物基水凝胶对磷光材料的发展和磷光水凝胶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PVA水凝胶相比,PMANa链段的引入使得氢键交联密度增加,PVA/PMANa和PVA/PMACa的拉伸强度(σb)、弹性模量(E)和韧性(K)均有所提高。进一步经拉伸干燥-溶胀法处理得到的PVA/PMACa-DS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该样品在溶胀平衡(含水量67.6 wt%)的条件下其σb和E分别在15 MPa和3 MPa左右(图2a, b)。PVA/PMACa-DS水凝胶的流变学结果表明,当剪切应变(γ)小于0.1%时,储能模量(G′)远大于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小于0.06,凝胶为弹性固体,在较高的剪切应变下,水凝胶出现非线性粘弹性行为(图2c)。PVA/PMACa-DS水凝胶的G′、G′′和tanδ具有频率依赖性,表明PVA/PMACa-DS水凝胶为纯物理交联(图2d)。
PVA/PMACa-DS水凝胶的瞬时和延迟发射具有显著的激发波长依赖性。在312 nm、365 nm和 400 nm光的激发下,PVA/PMACa-DS水凝胶分别发射蓝色、青色和绿色的荧光。关灯后,样品发射深蓝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RTP,对应的最大发射波长(

比较了PVA、PVA/PMANa和PVA/PMACa水凝胶的光致发光行为。它们在312 nm紫外光照射下有瞬时发射,然而在关闭光源后只有PVA/PMACa水凝胶发出较弱的蓝色磷光(图4a)。图4b为PVA/PMACa、PVA/PMANa水凝胶以及PVA/PMANa干凝胶(PVA/PMANa-X)的延迟发射光谱。PVA/PMANa水凝胶没有磷光发射,而PVA/PMANa-X磷光发射明显,其与PVA/PMACa和PVA/PMACa-DS水凝胶的磷光发射相似,约为465 nm(图4c)。此外,PVA/PMACa-DS干凝胶(PVA/PMACa-DS-X)也有磷光发射,其
与PVA/PMACa-DS水凝胶相同,但寿命更长,为121.1 ms(图4b、c)。上述结果表明,水凝胶中水与生色团结合,并使相邻生色团之间氢键的断裂,从而导致分子运动和非辐射衰减的增强,减弱甚至淬灭了磷光发射。
PMACa固体粉末也具有激发波长依赖RTP。在312、365和400 nm光激发下分别发射485 nm、545 nm 和 555 nm的磷光(图4d)。该粉末的磷光寿命为100.2 ms,短于PVA/PMACa-DS-X的121.1 ms。此外,PMACa粉末的量子产率(6.2%)低于PVA/PMACa-DS-X凝胶(8.2%)。这些结果表明,PVA/PMACa-DS-X凝胶以及PVA/PMACa-DS水凝胶中PVA和PMACa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它们的构象刚性化,从而增强发光。
另一方面,与PVA/PMACa-DS水凝胶相比,PVACa水凝胶没有磷光发射,并且瞬时发射蓝移(图4e)。因此,PVA/PMACa-DS水凝胶和PVA/PMACa水凝胶的光致发光源于PVA和PMACa的空间共轭,而非单一发色种。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VA/PMACa-X干凝胶中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电子云同时分布在PVA和PMA链上,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电子云只分布在PMA链上,证明PVA和PMACa链之间存在空间共轭(图5a)。此外,PVA/PMACa-X的旋轨耦合常数(xS1-T1)高达11.74 cm-1,表明激发态电子易从S1到T1态发生系间窜越(ISC)。PVA/PMACa-X中相邻聚合物链上氧原子之间的距离(do-o)约为3.1?,表明聚合物链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图5b)。为了模拟水凝胶的含水环境,在体系中加入了八个水分子进行构象优化。与PVA/PMACa-X相比,PVA/PMACa水凝胶具有相似的do-o,而在PVA/PMANa水凝胶中,由于羧基和羟基的水合,do-o显著增加(图5c)。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可以确认钙离子的引入增强了水凝胶中聚合物链间的交联。PVA和PMACa链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阻止了生色团与水的接触,并限制了它们的非辐射衰减,使得PVA/PMACa和PVA/PMACa-DS水凝胶能够发射磷光。
该项工作将水凝胶和非芳香发光化合物结合,为制备高强度RTP水凝胶提供了可靠的策略,拓展了磷光化合物尤其是非芳香磷光化合物的应用范围。
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邓钧文,通讯作者为汪辉亮教授。该院本科生刘海琦、刘德宇、余林轩参与工作。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8420
下载: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t Tough Hydrogels Based on Ionically Crosslinked Nonaromatic Polymers
- 北师大汪辉亮教授课题组:具有黄色和橙红色室温磷光发射的非芳香聚合物 2023-07-17
- 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马骧教授团队 Angew:单环发光体的近红外室温磷光 2024-10-27
- 青岛大学武明雪课题组《Cell Rep. Phys. Sci.》:氢键有机骨架材料促进水中室温磷光发射及光捕获 2023-07-12
- 长春应化所崔冬梅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 双核钪金属配合物催化合成兼具高强度和韧性的乙烯-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 2025-02-21
- 上科大凌盛杰团队 Adv. Sci:使用深度强化学习优化生物仿生3D纤维网络结构实现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平衡 2025-01-27
- 吉大孙俊奇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基于“刚柔相济”微相分离结构设计制备兼具耐低温与耐高温性能的高强度热塑性弹性体 2025-01-22
- 华中师大曹郁教授团队 Polym. Rev. 综述:温敏纤维素水凝胶 - 材料设计前沿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