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在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报道的一些不含有任何p共轭结构,而仅含有杂原子和/或不饱和键的非传统发光化合物(NTLs)也具有RTP发射。然而,大多数NTLs的RTP发射集中在蓝绿光区,制备具有黄色和更加红移RTP的NTLs尤其是无定形聚合物NTLs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图1. (a-c)PITA(a)、PITAc(b)和PITANa(c)的结构式和在不同波长光照射下或熄灭后的照片。(d-f)PITA(d)、PITAc(e)和PITANa(f)的激发(点线)、瞬时发射(虚线)和延迟发射(实线)光谱。(g-i)PITA(g)、PITAc(h)和PITANa(i)的寿命衰减曲线。
PITA、PITAc和PITANa均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的瞬时发射。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PITA和PITAc发蓝光,而PITANa发黄光(图1a-c)。三者的最大激发波长()从PITA和PITAc的约390 nm红移到PITANa的428 nm;最大发射波长(
)也从PITA和PITAc的440 nm红移到PITANa的529 nm。
PITA在室温下无延迟发射(图1d),而PITAc在410 nm的照射停止后发黄光,


PITA、PITAc和PITANa三种分子二聚体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电子云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个重复单元上(图2a),证明分子内存在空间共轭(TSC)作用。从PITA到PITAc再到PITANa,第一激发单重态(S1)和第一激发三重态(T1)的能级依次降低;S1和T1之间的能级差逐渐减小;自旋轨道耦合(SOC)常数(xS1-T1)增加(图2b);激发态电子更容易从S1到T1发生系间窜越。PITA、PITAc和PITANa四聚体的优化构象如图2c所示。与PITA相比,PITAc中相邻羧基上的氧原子间距由于氢键而减小;PITANa中氧原子间距因离子键的存在进一步缩短。改变水溶液的pH值将PITAc逐渐转化为PITANa,聚合物的磷光发射随着pH值的增加而逐渐红移(图2d),进一步证明基团间相互增强能够导致发射红移。
将不同的非典型生色团引入NTLs已被证明能够有效使光致发光红移。受此启发,汪辉亮课题组制备了共聚物PIVPNa、PMVPNa和PIVPNa,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PIVPNa和PMVPNa在365nm紫外线照射下表现出亮黄色的瞬时发射(图3a),在410nm的紫光激发下发射亮黄色的RTP(图3a)。有趣的是,用蓝光(460 nm)照射后,PIVPNa和PMVPNa发射橙红色磷光,发射峰分别在600 nm和590 nm左右(图3b)。与PITANa相比,共聚物的磷光都发生了显著的红移。PIVPNa与PMVPNa的RTP寿命分别约为41和19 ms(图3c),较PITANa更短。令人惊讶的是,PIVCNa具有与PIVPNa非常相似的化学结构,内酰胺环为七元环,在紫外光下仅发射微弱的棕色荧光(图3a),但无明显的RTP。
PIVPNa二聚体在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静电势分布如图4a。基态负电荷位于羧酸根,正电荷主要分布在吡咯烷酮环;而在单重态和三重态第一激发态中,羧酸根与吡咯烷酮之间的电势差减小。此外,PIVPNa的HOMO和LUMO轨道也分别位于羧酸根和吡咯烷酮环上(图4b)。这些结果表明,羧酸根和吡咯烷酮环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受体,形成电子D-A结构(图4c),即非芳香性D-A(nDA)结构。nDA结构促进了在激发过程中从羧酸基团到吡咯烷酮基团的空间电荷转移(TSCT),导致PIVPNa的红移发射。
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邓钧文,共同第一作者为该院博士生白云浩,通讯作者为汪辉亮教授。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om.202300715
- 北林彭锋教授团队 Adv. Mater.:基于可食用魔芋多糖制备3D打印室温磷光材料 2024-04-26
- 贵州大学赵江 AFM:超长热激活延迟荧光加有机磷光型颜色可调和高温型有机长余辉 2024-04-10
- 宁波材料所陈涛、路伟/港中深唐本忠院士《Adv. Mater.》综述:利用超分子动态相互作用构建紧密有序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 2024-04-02
- 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杨丽燕副教授《Adv. Mater.》:大尺寸、可拉伸、自保护、超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光致发光长丝 2024-03-21
- 华科大解孝林教授、彭海炎教授、张云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基于液晶的全息塑料 2024-03-13
- 北石化师奇松课题组《Polymer》:发光稀土配合物作为功能填料应用于多功能电活性P(VDF-HFP)纳米纤维膜材料及器件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