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受正极电解质和负极电解质界面的影响很大。界面不稳定导致钠离子电池循环差。单独一种电解质不太容易同时满足两边的稳定性要求,因此需要愤分开处理,或者做非对称设计,兼顾两边,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Na+ 离子电导率。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和潘军博士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可同时满足钠离子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要求。 他们在构建准固态电解质时选择了不同的功能性填料来实现的(正极那边是高吸水性有机 CA,负极一端是无机 MS)。CA的羟基和MS的酸性位点与PC的C=O基团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溶剂化结构。填料与PC增塑剂之间的溶剂化结构不仅保证了聚合物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还有助于抑制游离PC,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通过正负电极和相应的填料之间的强分子相互作用实现稳定界面(CA-NMNO 和 MS-Na)。采用这种电解质设计,制造的 NMNO|SDL-QSPE|Na 电池在 1 C 下循环 400 次后的容量为 80.4 mAh g-1,对比试验显示,性能明显高于使用单层结构电解质的电池(即 C-QSPE 和 M-QSPE)。
研究工作简单介绍
2. 选择两种不同功能的填料: 醋酸纤维素(CA)和 分子筛(MS),以单独满足正极和负极的界面要求。同时通过它们与碳酸丙烯酯(PC)溶剂化,提高电解质膜的Na+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
3. 通过3D 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分析观察界面结构演化过程。
核心内容表述部分
设计思路和基本表征。图 1a显示了使用所提出的溶剂化双层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SDL-QSPE) 的钠离子电池结构。SDL-QSPE 是含有靠近正极侧填充 CA 的 QSPE (C-QSPE) 和负极侧填充 MS 的 QSPE (M-QSPE) 的两层,两者均使用 PC 增塑剂。有机CA和无机MS由于具有高吸液能力和多种官能团,分别被选为正极和负极填料。在目前的设计中,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功能性填料(CA 和 MS)与 PC 增塑剂之间将形成溶剂化结构。这样,可以获得高离子电导率的C-QSPE和M-QSPE前驱体,这是制备高Na+离子电导率SDL-QSPE的先决条件。此外,填料和 PC 之间的溶剂化状态将增强 SDL-QSPE 的热稳定性,并且构建的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不会因键合液体的存在而受到损害。同时,由于以下原因,在 C-QSPE 和 M-QSPE 前体中加入了不同的功能性填料(CA 和 MS),以解决 SIB 中正极和负极的不同界面挑战。在正极侧,CA 不仅与正极中的氧原子相互作用以帮助形成致密的 CEI 膜,而且还充当粘性分子以增加 NMNO 和 C-QSPE 之间的界面接触(图 1a)。在负极侧,在 MS 填料和金属 Na 的基本位点之间构建了一个高度抗还原的负极界面,派生的富含 NaF 的缓冲界面层保护 Na 负极(图 1a).
图1 本文中的双层结构电解质的设计原理和表征。(a)SDL-QSPE双层结构(左)和电极-电解质界面(右)的设计示意图。正极面(b)、负极面 (c)和制备的 SDL-QSPE 横截面(d)的 SEM 图像。(e) 双层和两种单层电解质结构的离子电导率。
含官能团的填料(CA 和 MS)与 PC 之间形成的溶剂化电解质结构。 作者采用DFT 计算了溶剂和填料的计算静电势(图 2a)。 填料 (CA/MS) 和 PC 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1) CA 的酸性羟基与 PC 中的碱性羰基位点之间的吸附能为 -25.69 kJ/mol,2) PC和MS的 Al-O-Si 位点之间的吸附能为 -28.65 kJ/mol。这些结果表明 PC 溶剂可以很好地被 CA 和 MS 络合形成溶剂化结构,这讲会抑制溶剂的流动性并增强 Na+ 离子电导率。为了进一步证实填料(CA / MS) 和 PC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比较了 C-QSPE、M-QSPE 和无填料 QSPE 的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图 2b)。与不含填料的样品相比,含填料的 QSPE 出现蓝移,表明填料与 PC 之间存在键合相互作用。图 2c 显示了 NMNO、NMNO-CA、Na 和 Na-MS 优化结构的静电势的 DFT 计算结果。在正极,NMNO 的氧与 PC中的羰基,吸附能计算为-113.5 kJ / mol。在负极侧,发现来自 MS 的 Si-O-Si 基团的氧基位点 与 Na 负极强烈相互作用,计算出它们的吸附能为 -510.5 kJ/mol。当与 MS 接触时,Na金属的 LUMO 能量变得更高,表明抗还原性提高。
图 2. 电极-QSPE 界面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结果。(a)溶剂和填料的静电势分布。(b) C-QSPE、M-QSPE 和无填料 QSPE 的 FTIR 光谱。(c)NMNO、NMNO-CA、Na 和 Na-MS 的静电势。(d-f)3 次电池循环前后正极侧 C 1s、O 1s 和 F 1s 的 XPS 表征。
图 3. 离位 3D X 射线显微断层扫描分析。(a) SX-CT测量用电池设计示意图。(b)所研究电池的选定充电/放电曲线。10 次循环 (c, d) 和 100 次循环 (e, f) 后电池的选定横截图及层析成像的相应的3D渲染结果。
图 4. 电池的电化学特性对比。(a)在 1 C 电流密度下使用不同电解质构建的电池循环性能对比,其中 1 C=100 mAh g-1。(b)NMNO|SDL-QSPE|Na 前三个循环的选定充电/放电曲线。(c)倍率性能对比。(d)5 个循环后之后的阻抗谱。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19000
- 四川大学王延青 Carbon:仿生矿化协同燃烧活化构建用于钠离子电池的蜂窝状多孔碳负极 2024-10-15
- 四川大学王延青 Carbon:液浴辅助燃烧活化法制备氮/硫掺杂多孔碳用于钠离子电池 2024-08-21
- 安徽大学张朝峰/阿德莱德大学郭再萍、张仕林 Energy Environ Sci 综述:用于先进储能的共价三嗪框架的挑战和新机遇 2023-07-09
- 深圳大学黄妍斐 EES:偶极缺陷使PVDF晶体变成离子导体以提升室温离子电导率 2024-11-07
- 曲阜师大陈威/李楠、齐鲁工大吉兴香 ACS APM:基于单宁酸和可聚合咪唑型低共熔溶剂的多功能导电弹性体 2023-12-18
- 复旦大学陈茂团队 Nat. Mater.:实现含氟聚合物序列结构调控,为全固态电池锂离子传导安装滑翔之翼 2023-10-17
- 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团队《Sci. Adv.》:一石三鸟 - 嵌入式传感单元设计获得兼具高灵敏度、高界面稳定性、低串扰的电子皮肤 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