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多项纳米成果获2008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2009-03-05  来源: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无机粉体精细化及材料复合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由上海大学施利毅等完成
 
    高性能材料及其处理技术仍然是制约我国材料及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该项目重点开发无机粉体超细及纳米化、表面改性及控制等精细化加工技术,以及基于精细化无机粉体及材料优化复合关键技术,在产品本文设计及工艺优化制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主要创新点包括:开发高精度研磨创新技术,实现多种超细或纳米化无机粉体低成本优质化制造;在纳米重晶石等低活性表面构建活性基团丰富的过渡层,吸附或与改性化合物反应,实现表面亲油化;开发醇水体系一步法合成疏水性能优异的精细化无机粉体技术;充分发挥精细化无机粉体的作用,结合树脂改性及涂层组分设计和结构控制技术,开发高品质涂层材料、高性能塑料、橡胶及耐火材料等一系列高性能复合材料。
    该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5 项,其中授权5 项;4 项成果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转化A 级成果,3 个产品分别获得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新产产品,经济效益显著,近三年新增利润和税收分别达到8615 万元和3963 万元,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电气工程、钢铁冶金、石油工程、建筑工程、电网安全等领域。
 
 
功能杂化材料设计、组装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由东华大学朱美芳等完成
 
    该项目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种功能材料领域,从无机功能材料的尺寸和形态结构控制着手,攻克了无机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面修饰、功能杂化材料的原位复合、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成形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主要成果有:
    1、采用表面活性剂对锑掺杂握氧化锡(ATO)纳米粒子进行可控修饰,开发了用于极性可溶性高聚物抗静电改性mATO;采用湿化学法制备了镍锌铁氧体、ITO 包覆的碳纳米管(mCNT)复合材料,实现了其在聚丙烯腈中的均匀分散和有序定向排列,成功开发了抗静电聚丙烯腈浅色纤维。2、采用原位生成和溶胶原位聚合技术制备了可纺性优良的聚酯/纳米钛系化合物杂化树脂,形成了纳米钛系材料原位形成、聚合物合成与杂化树脂制备一步完成的专有技术,开发了具有优异紫外线屏蔽和良好抗静电功能的聚酯纤维。3、采用原位悬浮聚合法,成功制备了Hy-PS(Y2O3)/聚丙烯复合纤维,增加了分散染料染座,显色性明显提高,可染偏深色的聚丙烯纤维。4、建立了杂化功能材料纺丝动力学模型,开发了高剪切纺丝成形技术,实现了杂化功能纤维的低成本绿色加工与工程化连续生产。
    该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 项,其中6 项已获得授权;发表学术论文33 篇,国内外特邀报告12 次。关键技术在全国40 多家企业进行了成功推广,产品附加值提高80-250%。应用该项目成果的部分企业2005至2007 年累计新增产值8.37 亿元,新增利税2.17 亿元。开发的抗静电聚丙烯腈纤维、抗紫外兼具抗静电聚酯纤维、细旦聚丙烯可染和功能纤维等多个系列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chen)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成果奖励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