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的服装都离不开颜色,因此织物的着色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织物着色是利用染料或颜料来实现的。然而,染料或颜料的复杂分子不仅生产过程复杂、每一只染料只能产生一个颜色,而且在染色过程也存在用水量大、废水处理成本高和染色织物经长时间照射易褪色等问题。相比之下,结构色的颜色来源于光与微观结构的相互作用,具有生态友好、色彩鲜艳、抗褪色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纺织品着色剂。目前,结构色着色织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织物表面构筑多层光子晶体或非晶光子晶体结构,利用其光子带隙对光的反射来产生颜色。受到这种结构色的生色机理和多层结构的限制,在织物上同时实现靓丽、无虹彩、高色牢度的色彩输出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图1 织物的着色过程示意图
图2 结构色织物图案的数码照片、结构示意图以及结构的微观SEM图
图3结构色织物在不同视角下的数码照片图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商用粘结剂将Cu2O球固定在织物上赋予了其极高的耐摩擦牢度和耐晒牢度。根据织物的色牢度标准ISO 105-X12:1993和GB/T 5718-1997,结构色织物的干摩擦、湿摩擦、耐晒牢度分别能达到5级、4级、6级,证明了结构色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褪色性能。此外,结构色织物还具有耐洗性,即使在快速水流漂洗后,结构色织物仍能保持其结构颜色而不受任何损伤(图4)。彩色织物经过揉搓、拉伸或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其结构颜色均没有变化(图5),证明了结构色织物的稳定性、耐洗性。
图4 水流冲洗前后、揉搓前后、拉伸后的结构色织物的数码照片
小结:作者巧妙利用Cu2O单晶球的Mie散射性质,采用喷涂法成功在织物表面构筑了无序Cu2O单晶球聚集体结构(~0.6 μm,3 g/m2),获得了明亮、无彩虹的结构色。通过商用粘结剂将无序生色薄层牢牢固定在织物表面,赋予织物极高的耐摩擦牢度和耐晒牢度,足以抵抗摩擦、光漂白、洗涤、漂洗、揉搓、拉伸及其他机械外力破坏。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简便、环保的织物着色策略,突破了目前结构色织物生色的固有模式,实现了靓丽、高牢度结构色,为纺织品着色及结构色的其它实际应用开辟了一条实用的道路。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1c17288?ref=PDF
- 浙理工邵建中教授团队 CEJ:以变色龙为灵感的高颜色饱和度和高色牢度的非密堆积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纺织品 2024-03-01
- 湖北大学王世敏教授和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研究出一种有效、易操作的碳纤维织物着色方法 2017-09-30
- 杜学敏/李舟 Adv. Funct. Mater.:仿生超拉伸和高灵敏的结构色电子皮肤 2024-11-11
- 华科大朱锦涛、张连斌教授团队 Nat. Commun.:可用于粘附状态高灵敏、高分辨及无损检测的结构色粘结剂 2024-09-30
-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李会增团队 AFM:以结构色为基础的多重信息加密打印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