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无机铯铅卤素钙钛矿(CsPbX3)材料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相比,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在许多情况下,钙钛矿层及界面层的高温退火工艺是制备高性能CsPbX3器件的必要条件之一,但高温工艺不适用于柔性基底及卷对卷大面积制备。制备高效的柔性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方面要制备低温高质量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以增强钙钛矿在柔性基底上的晶体质量,提高能级匹配度,提高开路电压;另一方面要钝化钙钛矿的缺陷,增强电荷传输性能,减少电荷复合,从而提高电池效率。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杨洲教授团队通过低温界面工程,制备了高效柔性的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方面,利用厚度不敏感的铝掺杂的氧化锌(AZO)作为电子传输层,利用其低温制备及能级更加匹配的特点,增强了CsPbI2Br钙钛矿在柔性基底上的晶体质量,提高了能级匹配度及耐弯折性;另一方面,使用氰基乙酸叔丁酯(t-BCA)作阳极钝化层,钝化了钙钛矿表面的缺陷,增强电荷传输性能,减少电荷复合,使效率从12.74%提高到15.08%。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国际权威期刊《JMCA》上,Low-temperature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for Flexible CsPbI2B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High Performance Beyond 15%,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20,DOI: 10.1039/C9TA13922B.
如图1所示,t-BCA中的氰基官能团与钙钛矿的金属空位产生络合作用,从而使钙钛矿被钝化。而AZO中的铝钝化了氧化锌中的缺陷;与氧化锌和氧化锡相比,AZO跟CsPbI2Br钙钛矿的能级更加匹配。
图1. (a)PSC的器件结构。(b)t-BCA与钙钛矿络合的原理图。(c)不同电子传输层的能级图。(d)AZO与ZnO的球棍模型。
从图2的X射线衍射图(XRD),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PL)光谱结果可知,与在SnO2和ZnO上生长的钙钛矿相比,AZO上生长的钙钛矿结晶度提高。钙钛矿薄膜的PL淬灭情况也显示AZO上生长的钙钛矿电子萃取能力更强。而AZO上生长的钙钛矿正反面的PL信号强度接近,说明其顶部和底部表面的光学信号相似,钙钛矿生长良好。
图2. 不同电子传输层上生长的钙钛矿的XRD图,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从钙钛矿正反面测试的PL光谱。
进一步探究有无t-BCA钝化层对钙钛矿薄膜的影响,从有无t-BCA钝化层的钙钛矿薄膜的PL,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TRPL),阻抗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可以看出,有t-BCA钝化层的钙钛矿薄膜显示出稳态PL蓝移,荧光寿命减少,复合阻抗增大,显示t-BCA能有效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降低CsPbI2Br PSCs的复合损耗。而XPS结果证实t-BCA中的N与金属阳离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表明t-BCA可以钝化钙钛矿表面陷阱态。
图3. 有无t-BCA钝化层的钙钛矿薄膜的(a)稳态PL光谱和(b)TRPL光谱。(c)有无t-BCA钝化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阻抗。有无t-BCA钝化层的钙钛矿薄膜,以及纯t-BCA薄膜的Cs 3d(d)、Pb 4f(e)和N 1s(f)的XPS能谱图。
评估了有无t-BCA钝化层的器件性能。可以看出添加了t-BCA钝化层后器件效率及稳定性有显著提高。(图4)
图4. (a)标准AM 1.5照度(100 mw/cm2)下有无t-BCA钝化层的PSCs(0.1 cm2)的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b)EQE光谱和集成电流。(c)稳态光电流及最大功率点输出PCE。(d)30个PSCs的PCE直方图。有无t-BCA钝化层器件的长期稳定性:(e)25℃,20%-30% RH下存放,(f)85℃下持续加热,(g)25℃,65% RH下存放,(h)环境空气中持续光照。
此外,为了进一步研究t-BCA钝化层对钙钛矿的钝化作用,基于空间电荷限流(SCLC)测量模型的陷阱态密度和光强依赖的J-V测量如图5所示,t-BCA钝化层能有效的钝化钙钛矿的表面缺陷,抑制电荷的复合,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光伏性能和稳定性。
图5. PSCs的电荷提取特性分析:(a,b)纯空穴和纯电子器件在不同条件下的J-V曲线。(c,d)Voc和Jsc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依赖性。
为了研究具有t-BCA钝化层的柔性CsPbI2Br PSCs的力学稳定性,采用不同曲率半径和循环次数的弯曲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力学耐久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有钝化层的柔性PSCs机械柔韧性良好。
图6. (a)柔性器件的PCE随弯曲半径增大(不弯曲、12 mm、7 mm、5 mm、3 mm)的变化。插图为PSCs的实物图像。(b)弯曲半径为3 mm的柔性PSCs弯曲1000次前后的J-V曲线。
以上研究成果以《Low-temperature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for Flexible CsPbI2B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High Performance Beyond 15%》为题在国际权威材料化学类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20,DOI: 10.1039/C9TA13922B)上发表。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杨霞(博士),第一单位第一通讯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杨洲教授,合作单位: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研究员(共同通讯),南昌大学胡笑添研究员(共同通讯)。欢迎各位同仁交流和合作!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ta/c9ta13922b#!divAbstract
- 香港城市大学胡金莲教授团队《ACS Nano》: 钙钛矿纳米晶诱导的核壳无机有机纳米纤维用于高效能量收集和自供电监测 2024-03-26
- 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杨丽燕副教授《Adv. Mater.》:大尺寸、可拉伸、自保护、超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光致发光长丝 2024-03-21
- 福建师大 CEJ:CsPbBr3与商用聚合物的无溶剂共混 - 界面可视化、带隙工程和3D打印稳定性的提高 2024-01-31
- 国科大黄辉教授课题组招聘副研究员和博士后 - 合成方法学、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光电突触方向 2024-08-23
- 香港科技大学颜河、于涵 AFM:聚合物受体中的氟化+硒化协同作用增强近红外光子捕获助力高效半透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024-04-29
- 贵州大学谢海波教授、谢远鹏特聘教授团队 AFM:用于柔性可持续有机光伏的生物基热固性基底 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