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作为肿瘤药物递送的一种重要方式,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大粒径纳米粒虽具有良好的肿瘤滞留效果,却往往难以穿透到肿瘤深部,而小粒径纳米粒虽具有较强的深层穿透能力,但滞留效果很差。这一矛盾现象使得纳米粒在递送肿瘤药物时不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智能响应性粒径可变纳米粒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课题组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分别从“由大变小” 和“由小变大”两种策略设计了一系列纳米递药系统(Nano Lett, 2019, 19, 8318; Adv. Funct. Mater., 2019, 29, 1808462; Biomaterials, 2019, 217, 119309; ACS Nano, 2016, 10, 10086)。最近,高会乐教授受邀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发表相关综述性文章。
该综述通过“由大变小“和”由小变大”两个方面对现有粒径变化策略进行总结,每部分又根据响应刺激的不同,分别从内源性刺激(酶,pH,GSH)和外源性刺激(光,温度,活性氧)展开来介绍 (图1)。受到相关刺激后的纳米粒可以通过一系列自组装,静电相互作用,相变,形状变化等,发生智能性的粒径改变,从而增加在肿瘤组织中的深层穿透和滞留,增强抗肿瘤效果。此外,粒径变化后的纳米粒往往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其在实时肿瘤成像,改变肿瘤微环境以及细胞核递药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综述的最后还对目前该递药系统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讨论,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图1 粒径可变纳米粒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DOI: 10.1021/acscentsci.9b01139,IF=12.837)。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的资助。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19级博士生余雯绮和刘睿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高会乐教授。
- 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 Adv. Mater.: 小胶质细胞膜包被的聚多巴胺纳米递送系统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2025-01-27
- 成医杨倩/川大彭锦荣、高会乐团队 AFM:靶向清除巨噬细胞内ROS联合TRAF6靶向抑制,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微环境,稳定斑块 2023-04-08
- 上海交大医学院庞燕团队《Adv. Drug Deliver. Rev.》综述:纳米滴眼剂 - 眼部疾病的局部无创治疗方式 2023-02-16
- 四川大学杨佼佼/熊燕/李继遥 Acta Biomater.: 用于减轻化脓性关节炎影像学和病理学损伤的原位双靶向药物递送系统 2025-02-15
- 东华大学史向阳教授团队 Nano Today:基于含磷树状大分子的药物递送系统协同增强自噬、抗炎和抗氧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2025-02-11
- 浙江大学王立教授/俞豪杰教授团队 Mater. Horiz.: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氮氧自由基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2025-02-09
-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Adv. Drug Deliver. Rev.》:光敏性微藻在靶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