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质量轻、加工工艺简单、可制备柔性半透明器件等突出优点。现阶段,如何提高器件效率及稳定性是该研究领域的挑战。通过在给受体活性层中引入第三组分构建三元器件以提升效率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策略。第三组分的加入可有效地扩宽活性层吸收光谱、调控共混膜形貌,提高器件能量转换效率;但同时也有可能形成激子复合中心或形貌陷阱从而显著降低器件性能。因此,合理设计开发第三组分是发展高效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关键。
最近,苏州大学李永舫院士团队的崔超华副教授等通过合理设计第三组分分子构建三元器件,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及器件稳定性。他们以稠环单元IDT为中心单元D,双氟取代的苯基为共轭π桥,氰基乙酸烷基酯为端基A,设计合成了A-π-D-π-A型小分子IBC-F(图1a)。IBC-F与受体分子IE4F-S具有相同的中心单元D,同时可与主体二元共混膜PBDB-T:IE4F-S形成良好的互补吸收光谱(图2a)。瞬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IBC-F与PBDB-T间存在FRET能量转移(图2b)。
图1.(a) IBC-F, PBDB-T, IE4F-S的结构式。(b) IBC-F合成路线图
非常有趣的是,当IBC-F作为受体与PBDB-T共混或作为给体与IE4F-S共混时,电池器件能量转换效率都非常低,分别仅为0.21%和0.045%,但将20%IBC-F引入PBDB-T:IE4F-S却能够有效地促进共混膜激子分离、抑制双分子复合,延长载流子寿命,以及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趋向于有利于电荷传输的face-on分子堆积方式,从而显著地将二元器件的填充因子从0.69提高到0.744,能量转换效率也因此从13.70%提升到了15.06%。利用光伏性能非常差的第三组分有效地提高电池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在高效三元器件中非常少见。不仅如此,IBC-F的引入还可以有效提高二元器件的热/光照稳定性:器件在手套箱内60℃持续加热或者光照1000小时后,二元器件的效率分别降到初始值的71.7%和73.6%,而三元器件仍可维持为81%和85.5%,(图2c, d)。结果表明, IBC-F作为第三组分可以有效地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及器件稳定性。
图2.(a) IBC-F, PBDB-T和IE4F-S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谱图。(b) IBC-F, PBDB-T和IE4F-S的能级以及PBDB-T:IE4F-S:IBC-F间电荷与能量转移机制示意图。二元/三元器件在手套箱内(c) 60℃持续加热和(d)模拟太阳能持续照射下能量转化效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以上成果近日以题为“Ternary Polymer Solar Cells Facilitating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4601)。 论文第一作者为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硕士生董颖莹,通讯作者为崔超华副教授。
通讯作者介绍:
崔超华,苏州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光伏材料及器件研究。已发表SCI论文54篇,他引3000多次,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包括Adv. Mater. (3篇), Energy Environ. Sci. (4篇), Adv. Energy Mater. (3篇)等期刊发表论文34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的15篇),两篇论文分别入选2014年和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5年起担任Materials Horizons社群委员会成员(community board member)。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2017年度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adma.201904601
- 香港科技大学颜河、于涵 AFM:聚合物受体中的氟化+硒化协同作用增强近红外光子捕获助力高效半透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024-04-29
-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团队 Angew:全卤噻吩固体添加剂实现效率超过18%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024-01-07
- 南科大郭旭岗、冯奎团队 Angew:高电子迁移率的双硒吩酰亚胺基聚合物受体助力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023-07-21
- 中科院化学所李永舫院士团队 Nat. Commun. : 巨分子受体的精准合成与光伏性能 2023-12-15
- 四川大学彭强教授团队 CEJ:三元共聚策略提升PM6聚合物给体材料光伏性能 2022-09-08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二军课题组 Nano Energy: 分子取向调控方法及对光伏性能的影响 2022-05-30
- 郑州大学王建峰/王万杰 Adv. Sci.:太阳-红外宽光谱高吸收/发射高分子复合材料用于全天候辐射热/冷收集与热辐射能量转换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