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柔性电子可在人体皮肤表面实现穿戴式实时连续信号采集和处理,已成为运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监护、环境监测、人机智能交互等领域变革式的科学技术及各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柔性传感器作为柔性电子的核心部件之一,影响并决定着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应用和发展。当前,绝大部分柔性传感器在对物理信号(压力/拉伸、惯性力、生物电、温度、光学等)的采集中实现了广泛的研究和较为成熟的应用。然而,用于生物化学信号(分子水平的气体、生物代谢物分子等)检测的柔性传感器研究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大自然,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各种科学发现、技术思想和发明原理的源泉。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拥有对外界环境信息接收、传递和控制的强大系统,很多功能是迄今为止任何人工制造无法匹敌的。例如,目前作为科学技术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的柔性传感器,相比生物的柔性感官系统(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和听觉),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仿生”的理念和方法,将为柔性传感器及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丰富的思路和设计原理。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张珽研究员团队在柔性仿生生物化学传感器领域取得了新进展。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体对外部生物化学分子刺激所产生的智能动态、可调控的响应特性,研究开发了一种对环境有机挥发性气体(VOCS)动态双响应的柔性传感器(Bioinspired Flexibl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Sensor Based on Dynamic Surface Wrinkling with Dual-Signal Response,Small, 2019, 1900216;内封面),和一种传感性能程序化可调的可拉伸柔性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Rhinophore Bio-inspired Stretchable and Programmable Electrochemical Sensor,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9, 142, 111519)。
自然界中存在对有机挥发性气体(VOCS)刺激响应现象,例如,人体皮肤长时间暴露于乙醇气体中,表面会形成褶皱,如下图1(A)所示。受此启发,张珽研究员团队利用聚合物薄膜材料对VOCS溶胀能力的差异,并创新性地引入导电网络薄膜设计,研究开发了基于(AgNWs)/SiOx/PDMS 多层膜传感系统。该传感系统能够对VOCS实现动态可逆的透明度和电阻双信号响应特性,如图1(B)所示。传感响应机制源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溶剂溶胀原理和褶皱形成原理:VOCS分子进入聚合物中克服高分子间内聚能,高分子链与VOCS分子混合导致高分子链被拉开,聚合物呈现体积胀大现象;由于SiOx和PDMS的溶度参数δp与VOCS的溶度参数δs三者之间的差异,根据|δp-δs|≤3.5J1/2cm3/2的原则,SiOx层在VOCS分子中溶胀成都远大于PDMS层,由此产生的界面压缩应力和材料模量的差异相互作用,致使薄膜表面形成褶皱机构。基于上述传感机制,该系统实现了对乙醇气体高选择性、动态可切换的透明度和电阻变化。通过调控薄膜材料参数,实现了传感器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可调性。研究团队初步构建了一种对乙醇气体具有双信号响应的智能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图1(C)和(D)),该柔性可穿戴智能传感器系统兼具动态的视觉反馈和定量的电学信号,为基于化学分子响应的智能界面制备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环境监测、可穿戴柔性电子等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
上述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支持。上述两篇文章第一作者为王书琪博士,硕士研究生曲春燕参与了以上工作。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90021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566319305986
- 阿尔伯塔大学曾宏波教授 AFM:皮肤角质层启发的本征保湿抗冻两性离子水凝胶用于智能柔性传感器 2025-04-14
- 天科大司传领/徐婷、广西林科院王军锋 SusMat 主封面论文:纤维素基水凝胶在柔性传感器中的调控与作用机制 2025-02-25
- 济大王鹏/河北工大孟垂舟/山大李阳/苏州纳米所张珽 Nano Energy:用于皮肤表面贴合的多功能相变水凝胶-柔性传感器新篇章 2025-02-05
- 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朱晨辉教授、李阳副教授 AM:基于仿生凝血级联途径的多肽修饰脂质体纳米颗粒可喷涂水凝胶治疗不可压破性创面出血 2025-04-19
- 港中文(深圳)唐本忠院士、深圳大学王东教授等 Nat. Protoc.: NIR-II激发AIE仿生纳米用于肺结核活体光学诊疗 2025-04-18
-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课题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学)、师资博士后等 - 材料学、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学、纺织与纤维、金属、计算模拟、电子信息等 2025-04-17
- 西北大学魏洪秋副教授、于游教授团队 AFM:面向可定制化智能软设备的多功能、可打印聚氨酯材料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