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汉大学肖丽副教授、庄林教授课题组在CO2电解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9-06-0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会能源领域旗舰期刊《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响因子30+)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肖丽副教授/庄林教授课题组关于CO2电化学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

  将CO2转化为液态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其中电化学方法是最被看好的途径,因为电化学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不过,电化学CO2还原这项技术的前景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者担心CO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低(约40 mmol/L),会限制此技术的工业应用规模。突破CO2溶解度限制须借助气体扩散电极,特别是采用聚合物电解质(polymer electrolyte)代替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然而,由于缺乏适用的高性能碱性聚合物电解质(APE),目前多数CO2电解器不得不采用流动电解液的设计。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肖丽副教授、庄林教授课题组在碱性聚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方面开展了近二十年的研究,近年来在材料、催化和器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Nature Commun. 2019, 10, 1506;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442)。同时,他们积极探索将高性能APE应用于CO2电解器,终于取得重要突破。基于APE的CO2电解器工作在温和条件下(室温至90),采用纯水操作,无须加入任何液态电解质。在60下,该电解器的电流密度高达500 mA/cm2 @ 3 V,与工业水电解的电流密度相当,而且CO2转化为CO的法拉第效率达90%。

  这是一项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形象地讲,使用一节锂离子电池,便可实现CO2的工业级转化。这一进展也将彻底打消工业界对CO2电化学转化技术的顾虑,同时由于工作条件温和(无须高温高压),技术成本可大幅降低。下一个研究目标是将CO2深度转化为乙烯,以摆脱石油依赖。

  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尹征磊彭汉青,他们分别致力于CO2电解器和高性能APE的研究。

  全文链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EE/C9EE01204D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