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2008-10-0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相关链接
 
    “钱氏科学世家”
 
    钱永健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系教授。这位祖籍浙江,1952年出生在纽约的华裔,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事实上,钱永健出生于“科学家之家”,除了堂叔是著名的导弹专家外,钱永健的父亲是机械工程师,舅舅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系教授,哥哥钱永佑则是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兄弟俩不仅分别获得过美国大学生中竞争性最强的两个奖学金:罗德斯奖和马歇尔奖,而且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双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钱永健从小对化学很感兴趣。小时候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因为气喘病只能经常待在家里,当两个哥哥在室外玩户外运动时,钱永健就在家里的地下室摆弄瓶瓶罐罐,做化学实验。父母还专门为他买了一套化学实验用具。
 
    出于对化学的热爱,再加上天资聪颖,钱永健很小时就是众人眼中的“天才少年”。16岁时,钱永健还获得西屋科学天才奖,当时他研究的是如何将金属融进硫氰酸。
 
    这个“西屋科学天才奖”是全美最久远,也是最负盛名的科学类比赛,获奖者经常被看作是“小诺贝尔获得者”。
 
    钱永健的最大贡献是发明荧光染剂技术,用以追踪观察活体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的流动和变化,并在基因上改变令水母发光的分子,这一技术被称为“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而他对于自己的功绩却这样表示:“我只是将一本晦涩的小说变成了一部通俗的电影而已。”钱永健说,“最基本的想法其实不是来自于我们,但是我们帮助很多人理解了这一点。”
 
    对于自己的创造性想法,钱永健把它归功于自己感性的一面。“我喜欢色彩。”钱永健相信,正是他艺术的感性与科学的直觉一起,才让他在细胞生物及神经生物方面做出了如此革命性的贡献。钱永健说,科学应该理想地滋养你个性深处,给你提供直觉的快乐,帮助你度过不可避免的情绪低落期。
 
    对于钱永健来说,自己下一步目标,是自己的发明能应用于攻克癌症。目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一个初步应用是,检测蛋白酶的活动。钱永健希望将这一技术运用到观察及发现癌细胞,为癌症治疗带来革命性帮助。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蔚蓝)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成果奖励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