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由于其低成本、高容量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等一系列优点,在超级电容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电极材料之一。
近日,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白华副教授团队系统研究了聚苯胺/还原氧化石墨烯(PANI/RGO)复合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工作机理,首次揭示了PANI电化学降解对储能的贡献,阐明了此类复合材料高比电容的原因。
通常认为,在PANI复合材料中的RGO可以引入有利的微观结构,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并为PANI的氧化还原中体积变化提供的缓冲空间,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减少等效串联电阻,延长电极的循环寿命。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大量的文献报道中,PANI(理论电容量740 F/g)与RGO(实测电容量220 F/g)复合后得到的材料的电容量可以远远超出计算出的理论比电容,通常可达800 F/g以上。而研究者们通常把其超高电容性能简单归因于高电容的PANI和RGO材料之间的协同效应,这反应出人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PANI/RGO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工作机理,同时也限制了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白华团队系统的研究了PANI和PANI/RGO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0.2 ~ 0.8 V vs. SCE)电化学性质和光谱的变化,证实了PANI在测试过程中降解产生了以羟基或氨基封端的苯胺寡聚物(HAOANIs)。通过计算,发现这些寡聚物的理论比电容可达1000 F/g以上。但是由于其低导电率很低,所以PANI降解会带来很大的压降,导致材料的电容无法发挥。然而,在复合材料中,RGO的高电导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使得HAOANIs能发挥出其高比电容的优势。实质上,PANI/RGO复合电极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转化为PANI/HAOANIs/RGO复合电极,从而体现出很高的比容量。
图1. PANI/RGO电化学测试过程中苯胺寡聚物生成示意图。
图2. PANI降解以及降解产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同时,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活化方法,得到有高比电容和循环稳定性的PANI/HAOANIs/RGO复合电极,其在1.05 A/g的电流密度下电容量高达772 F/g,循环10000次后仍有91.7%的电容保持率,远超文献中报道的其他同类材料的性能。这项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聚苯胺降解的认识,对设计其他基于PANI的复合电极材料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勤娥。
论文链接: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ee/c7ee02018j#!divAbstract
- 西南交通大学鲁雄团队/浙江树人学院姜丽丽团队 Nano Lett: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粘”在人体组织上的全水凝胶超级电容器 2025-02-08
- 兰州理工大学冉奋教授团队 Nat. Commun.:肝素掺杂导电聚合物 2024-12-07
- 兰州理工大学冉奋教授课题组 Macromolecuels:汉森溶解度参数调控膜微结构及超级电容器 2024-11-07
- 南京大学王伟教授、王晖副教授团队 Nano Lett.:光解耦单聚苯胺纳米实体的电致变色动力学及原位形态演化 2025-01-16
-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滑铁卢大学Yuning Li 教授 ACHM:温度可视化太阳能面料 - 让你在冬天保持舒适 2024-12-12
- 南科大王湘麟教授、陈柔羲副教授/天工大范杰教授:用于高性能电磁干扰屏蔽的核壳PANI/PVDF@PANI纳米纤维复合膜 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