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致发光现象是一种非常重要又独具魅力的发光方式,是指固体材料受到研磨、摩擦或者振动等外力作用时以光的形式对外释放能量。最早的报道可见弗朗西斯?培根于1605年发表的《学术的进展》(Advancement of learning)。长久以来,力致发光现象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以往的尝试中,由于π-π堆积效应引起的凝聚态发光猝灭严重制约了其内在机制的研究。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课题组发现并定义了“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为设计固态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发光材料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武汉大学李振教授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中(Mater. Horiz., 2016, 3, 220-225),博士生王灿实现了将力致发光和聚集诱导发光两种奇妙独特的现象相结合,为力致发光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想法。
此次研究中,该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化合物DPP-BO。令人惊讶的是,在机械力的刺激下,DPP-BO能在室温同时发射荧光和磷光。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例体现这种特性的化合物。众所周知,目前两种更为常见的外作用刺激发光方式是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系间窜越在这两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DPP-BO的特殊发光行为提供了研究系间窜越的新途径,对深入探索发光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武汉大学李振教授课题组测定了DPP-BO在常温下的荧光光谱、力致发光光谱以及低温下的磷光光谱。对比发现DPP-BO的力致发光光谱中有两个分别位于350 nm和450 nm处的发射峰。其中,350 nm处的发射峰与荧光发射峰相吻合,而450 nm处与DPP-BO的低温磷光发射峰相吻合。单晶结构、粉末衍射和理论计算等结果表明,分子内和分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武汉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杨杰。
原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610453/abstract
-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武大王富安课题组 JACS:设计一种AIE螺环近红外发射探针用于DNAzyme敏化增强的乳腺癌光热治疗 2024-12-14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CS Nano:基于AIEgen的可见光穿透器用于深层组织感染的光动力治疗 2024-10-21
-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 AFM:含AIE分子的本体高分子材料发光颜色、强度和形状的可逆变化 2024-09-26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北理工黎朝 AM:基于AIE活性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可穿戴交互式信息-传感材料 2024-03-23
- 温州医科大学沈贤/南开大学齐迹 AFM:纳米催化剂协同放大增强AIEgen的光诊疗性能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2024-02-22
- 苏州大学何学文教授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可用于靶向识别、成像示踪和高效消除胞内细菌感染的聚集诱导发光-噬菌体-DNA纳米生物偶联物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