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设计出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2016-05-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彦武课题组开发设计了一种三维分级多孔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时,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储能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3日的Advanced Materials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课题组的硕士生徐进。
朱彦武团队前期通过氢氧化钾活化微波剥离的氧化石墨烯,制备出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碳电极材料,但密度相对较低。基于前期工作,该团队利用聚氨酯海绵作为模板,同时吸附氧化石墨烯以及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前驱体。由于石墨烯片层无法进入海绵微孔而覆盖于海绵骨架表面,氢氧化钾则在微孔内部富集;在对前驱体进行高温处理时实现了“自内而外”的活化过程,得到了一种骨架表面完整而内部多孔的三维多孔碳材料。用此材料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时,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分别可达89 Wh kg-1和64 Wh L-1;由于此三维结构可提供优异的离子输运能力,骨架表面的石墨烯片层可提供良好的电子电导,而充沛的微孔又可以实现离子的高性能存储,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双电层吸附行为(有机电解液中比电容最高为207F/g,水基电解液中最高401F/g)。在获得高性能的同时,还得到了实用化的电极密度(0.72 g/cm3),为超级电容器材料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青年千人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经费来源的支持。
文章链接
朱彦武团队前期通过氢氧化钾活化微波剥离的氧化石墨烯,制备出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碳电极材料,但密度相对较低。基于前期工作,该团队利用聚氨酯海绵作为模板,同时吸附氧化石墨烯以及氢氧化钾作为活化前驱体。由于石墨烯片层无法进入海绵微孔而覆盖于海绵骨架表面,氢氧化钾则在微孔内部富集;在对前驱体进行高温处理时实现了“自内而外”的活化过程,得到了一种骨架表面完整而内部多孔的三维多孔碳材料。用此材料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时,质量能量密度和体积能量密度分别可达89 Wh kg-1和64 Wh L-1;由于此三维结构可提供优异的离子输运能力,骨架表面的石墨烯片层可提供良好的电子电导,而充沛的微孔又可以实现离子的高性能存储,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双电层吸附行为(有机电解液中比电容最高为207F/g,水基电解液中最高401F/g)。在获得高性能的同时,还得到了实用化的电极密度(0.72 g/cm3),为超级电容器材料的设计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青年千人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经费来源的支持。
文章链接

中国科大设计出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科学基金委和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经费来源的支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北理工沈国震教授/李腊副教授、湖南工大许建雄教授 Adv. Mater.: 可植入式无线水凝胶超级电容器实现双向神经调控 2025-04-24
- 西南交通大学鲁雄团队/浙江树人学院姜丽丽团队 Nano Lett:具有生物相容性、能“粘”在人体组织上的全水凝胶超级电容器 2025-02-08
- 兰州理工大学冉奋教授团队 Nat. Commun.:肝素掺杂导电聚合物 2024-12-07
- 合工大殷俊教授课题组 AFM:具有可见光激活的自愈型可再生水性聚氨酯应变传感器 2025-05-13
- 中北大学王智教授团队 CEJ: 通过动态交联和大量氢键制备高性能易降解和可回收热固性聚氨酯应用于泡沫传感器 2025-05-06
- 韩国KAIST应邬彬、宁波材料所朱锦 Macromolecules:红海星启发的水下自愈材料突破 2025-04-29
- 北京化工大学汪晓东教授团队 Nano-Micro Lett.: 碳化聚酰亚胺/凯夫拉纤维/氧化石墨烯@ZIF-67双向复合气凝胶封装相变材料实现多重能量转换与电磁屏蔽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