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各位听众、观众,我非常赞同龚克校长和李一飞校长的(观点),我们访谈就谈不同的观点,我的观点不是在于说不同意刚才两位嘉宾的谈法,也不是否定教育部的改革,昨天和今天我接受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采访,我谈一点不同的观点。因为这恰恰反应了全民素质存在的问题,我们喜欢一边倒,我希望有独立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我们在研究讨论高考改革的时候,我要说一句话,与其说我们在做这样的技术修正,(鉴于)我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也在中国不少所大学当过老师,也给不少中学做过演讲,(不如说)实际上这都是技术上的事。
实际上高考全世界都存在,包括龚克老师和李校长,两位都比我年长,他们一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或者是高考的1977、1978年。那时候中国没有富人和富裕阶层,不管是干部的孩子还是农民的孩子,都走到一个起跑线,都考上了大学。你要注意“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没有过时,因为我在中国的好大学、富裕的长三角—在浙江大学当过校长,可现在到西部就很担心。如果我们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所谓(凭)教师的感受去面试自主招生,现在大家都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孩子的素养,我就问农村的孩子、边远地区的孩子,他们能像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的孩子从小到少年宫学钢琴、学外语,能像你们这样能说会道吗?他们看到电视机、摄像机就怯声,难道说我们分数降低点就看他们的表现,他们能录取吗?所以我又讲孩子的素养、包括综合素养不能用一次分数(来评定),但是我也需要强调,不能用一次大学的面试来决定孩子的素养。我要为穷孩子说句话,实际上山沟里的孩子就靠一次分数。所以我希望,总理今天讲“不要任性”,我就觉得我们无知无所谓,但我们披着改革的旗号在做尝试的时候要特别的慎重。因为几千年来国内外都有高考,实际上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我觉得比高考分数(更重要),或者说是应该改变现有的所谓评价标准乃至国民理念,(也就是)对孩子幸福观和人生观的一种认可的理念,我始终强调这句话,读中专没上大学同样有幸福的人生。因为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在外面便利店收钱的孩子的眼神和读大学的眼神是一样的,人生不是读博士就是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读中专和大学同样有幸福的人生,考不上清华、北大、南开,读贵州大学照样有幸福的未来。这一点特别重要,爸爸妈妈不要认为孩子的高考才是终身的评判。我可以这么讲,(是因为)我实际上(就是)靠不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那一年打倒四人帮我的外语才29分;今天,我现在考八级、十级,我的博士生都比不上我,这次在英国,我用英文做了演讲,所有人都觉得我讲得好,因为我带有四川口音,因为可爱。
我再补充一点,他们都讲的很重要,但是我补充一句:我们做技术层面工作的时候,实际上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靠灵魂、靠文化来引领(学生)。如果有一天我们(定义)教育成功是认为扫地的清洁工、拉煤工、烧煤气的工人,他们的人生就像这位校长讲的“不在于学一门技能”,而在于人内心的丰富和对人性的理解,(那我们就真正成功了)。我到贵州大学去视察,我跟贵州大学的孩子们说话,就要鼓励穷的孩子、(尤其是)高考分数不太高的孩子,我经常说一句话:考上名校把吃奶的劲儿用完的孩子未必有戏。我在北大、清华敢讲这句话,基本上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吃奶的劲儿都用得差不多了,考上贵州大学现在开始用劲吃奶有望成才。
-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2020-09-22
- 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大学如何走出“象牙塔” 2016-11-03
- 教育部最新政策出台,从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