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除了2010年入围“国字号”略起微澜之外,依托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成立的青岛新材料产业基地,日子一直过得静悄悄。一如它的“新材料”特色,在行外人探不透的高分子世界里,独立营造着属于自己的创业生态。
专业的孵化生态圈
草绿色的地面、透明的玻璃、干净的机器,精而又简的几名技术操作人员,让初入其中的人会误以为这是间食品车间。实际上,这是名为翊恒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混炼胶车间。
“我们这条混炼胶生产线目前是国内最先进的,生产高度密封,全部机械化。”公司负责人张保岗表示,这个车间配有专业的除尘、通风、恒温设备,“对于我们做橡胶的企业来说,进入这里不用自己再额外对车间进行改造,安上生产线就可以生产。”
对于青岛新材料产业基地来说,这样的车间却是“标配”。基地负责人高立君告诉记者,紧密依托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在这个孵化器创业的团队,大都离不开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孵化空间是必需的。
张保岗就是青科大高性能聚合物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多年的专业研究让他看好了氟橡胶混炼胶的市场前景,今年上半年他和几个朋友凑钱,开始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创业。
“这个孵化器成立之初,就是依托青科大的相关技术转化。”高立君介绍,10几年来,孵化器里先后创办了七八十家企业,绝大部分是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这也形成了新材料产业基地独特的“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园区”半封闭孵化生态圈,“像翊恒这样的公司,我们平时都是同事,对他们研发的产品性能很了解。而张老师对我们孵化器的条件也很熟悉,创业之前,他就经常来我们这儿帮其它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所以当他创业时,进入我们孵化器是理所当然的。”高立君说,从科研人员到创业者,这种角色转换在新材料产业基地是无缝转换的。
知根知底就敢于投资
正是这种互相之间的知根知底,进驻产业基地的初创企业享受到的是全方位“零距离”服务。
研发、生产和销售动力型锂电池的新正锂业在产业基地已经待了六年,公司销售部经理杨峻权回忆说,刚进来时用的是基地的车间,甚至连第一条中试生产线也是基地帮着建成的。“直到现在,我们还用着孵化器所提供的实验和检测设备。”
不过比起基地最早的天使投资,上面这些又不算什么了。杨峻权说,“当时企业刚起步,最缺的就是资金,孵化器以入股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最初资金支持。”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新的投资机构入股新正锂业,基地运营方也完成自己的使命,将股份变现。当然,用杨峻权的话说,公司也给予了这一投资“很好的回报”。
这就是知根知底的好处,高立君表示,正是基于对创业者和相关技术的了解,基地的运营方——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敢于对一些资金短缺的初创公司投入资金,“我们的模式是投资于企业的初创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有新的投资者进入时,我们就退出。”高立君告诉记者,虽然这种投资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现在这一模式的运转效果非常理想。
最好的服务是科研支撑
青岛各类科技型孵化器数量在飞速增长,在高立君看来,当前孵化器的功能不是租房子,不仅仅是招商引资与政策支持,孵化器还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即如何帮助在孵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构造高层次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对此,已经从基地毕业并在胶州拥有自己生产基地的宣威涂层材料有限公司很有体会。“装甲装备、油气储罐在夏季暴晒后,温度会出现不同程度上升。采取降温措施导致了大量能源的使用。市场急需一种隔热涂层材料节能降耗。我们虽然看到了市场,但技术上还有难度。”
公司负责人李光俊说,基地了解情况后从青科大找到了相关研究人员,双方商定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解决了新产品的关键技术问题。“这种专家技术指导,是孵化器给予我们的最大技术帮助。”
在孵化器内,像宣威这样有技术入股的企业不在少数。“我们的优势就是联合青科大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孵化器内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青岛科技大学高性能聚合物研究院副院长丁乃秀表示,孵化器的发展,同时带来磁石效应,广泛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也促进了学校相关学科快速发展。
- 青岛科技大学乔圣林团队 CEJ:用于老年人健康护理的蛋白质基皮肤传感器 2024-01-23
- 青岛科技大学李志波教授团队Macromolecules:有机磷腈碱调控环硅氧烷可控开环聚合制备结构明确的聚硅氧烷 2022-03-24
- 青岛科技大学刘绍峰/李志波团队 Macromolecules:均相铬金属催化剂合成高附加值聚乙烯 2022-03-09
- 202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 后年开封见 2024-10-23
- 程序册 | 202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将于10月15日在扬州举行 2024-10-08
-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 AFM:含AIE分子的本体高分子材料发光颜色、强度和形状的可逆变化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