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助力航天事业取得连贯升级
2012-7-3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产业用纺织品 航天事业 助力
6月29日上午,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飞行多日并完成各项任务后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次壮举中,产业用纺织品更是上演了重头戏。航天事业是任务也是挑战,是压力也是动力,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行业的新星,正好借此契机在民用领域普及技术和应用上的突破。大到神九飞船的增加结构,小到宇航员的手套,都蕴涵着纺织科技的前沿技术,体现了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当下水平。我们在此次策划中列举了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所涉及的部分产业用纺织品,并通过有关对研发当事人的采访,以期了解产品背后的技术和故事。参与神九升天任务的纺织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有的紧跟项目长达十年之久,有的为保任务完成加班加点,有的自觉加强团队合作。他们研发的产品在升空对接任务中得到了检验,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产品的技术研究垫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研发的历程与模式,在产品合格的成果中得到了肯定的回复;产学研用的高效转化模式与自主研发确保了产品连贯升级的优势,也在此次任务中得以完美展示。
产学研统筹协调铸精品:半钢性太阳能电池板
天宫一号只在尾部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全新的半钢性结构,固定电池的支架酷似羽毛球拍,由金属框和尼龙网构成。玻璃纤维编织的半钢性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重量轻、发电能效比高等特点。
与传统的全钢性太阳能电池板相比,半钢性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提高了30%,重量减轻了40%。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得到应用的半钢性太阳能电池板,是由东华大学、上海航天805研究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常州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而成的。其中,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负责提供玻璃纤维,常州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负责提供机器,东华大学负责进行设计和生产,而上海航天805研究所则负责统筹和协调。
据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介绍,东华大学半钢性太阳能电池板项目的研发参与人数有5~6人,项目的研发从2004年开始,于2006年年底完成,并于去年得到应用。此次东华大学的研发经费约一百来万元。在问及该技术项目推广时间时,陈教授表示,该项目应用到民用上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价格过于昂贵。
连续攻关突破技术难点:航天手套
航天手套科技含量非常高,它耐压、抗拉力、耐高温和低温,并且具备高气密性。
航天服上的手套具有能承力的气密外套。整个手套的内表面,除拇指及其余各指指尖外,均粘贴有织物,不粘贴织物的部分是为了让航天员保持足够灵敏的触觉。手套外层手掌部位镶嵌有限胀结构,以防手套由于内部余压而过大膨胀。
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为神九航天员“量手打造”的舱内掌指压力手套,已成功应用于航天员手上。据该所科技部部长王伟介绍,负责研发手套的团队共有10人,已经参与了神五、神六、神七、神八、神九相关产品的研发,并不断打破技术难关。国家对产品的研发会投入部分资金,研究所会自筹部分资金。研发成功后,企业享有产业的所有权,国家会出资回购产品。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