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减速提质 纺织产业升级主攻自主创新
2012-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纺织产业 升级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先行

    不出所料,《规划》再次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十二五”时期重点任务的第一位,并且提供了多条创新“法则”。

    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上,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加强纺织工业领域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科学研究;探索具有纺织行业特点的产学研用新模式,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实验室;在高新技术纤维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纺织产业技术联盟。

    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部分优势纺织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支持骨干企业在海外设立或收购兼并研发机构;鼓励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提高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和新产品产值率。

    纺织标准体系建设也被重点提及。“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编制和修订纺织工业相关标准,提升纺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建立与我国纺织科技和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纺织标准体系。其中包括:加快研究制定纺织新材料、生态纺织品、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再生利用等方面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完善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相关新标准,制修订产业用纺织品产品标准、应用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完善纺织机械安全标准和新一代纺织成套设备技术标准等。

    《规划》还特别明确了实施纺织科技创新工程的三大领域。一是推动建设国家级纺织领域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依托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发展纺织产业技术联盟,在高新技术纤维、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一批纺织产业技术联盟,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三是组织实施新型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和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的科技专项。

助推东中西部全面升级

    “东强西弱”一直是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形成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理应成为“十二五”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规划》提出,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禀赋、消费市场、产业基础、环境容量、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引导纺织产业有序转移,按照市场规律加强协调整合,避免各自为政,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各环节相协调的区域布局。同时,产业转移要和产业升级相结合,与地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相协调,杜绝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其中,东部地区发挥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占据国际纺织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目标,加速推进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化、差异化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现有纺织产业集群水平;鼓励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合作探索和创新产业转移模式,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形式共建产业园区,建设3~5个纺织行业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中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棉纺、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麻纺和丝绸产品的加工制造,逐步建立比较完整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

    西部地区发挥资源、能源、劳动力、民族文化等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适度发展棉纺、毛纺、丝绸、民族文化产品等特色产业。其中,新疆积极提升棉纺产业,坚持高起点,建成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并适度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规划》还首次提及了东北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利用特色原料资源、产业基础和富余劳动力,发展优势纺织产业,推动植亚麻种植基地建设,发展特色纺织品、碳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等,加快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复兴进程。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产值将占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的28%。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