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充分发挥纺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11-6-9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纺织标准 产业发展
    作为一名参与制定修订纺织标准的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具体表现为:

  标准形成体系。到2010年底,全行业共有标准1453项,其中国家标准549项,行业标准904项,已经形成一个国标与行标相结合,强制与推荐相协调,通用基础、方法标准与产品标准相配套,标龄结构基本合理,涉及纺织纤维、纱线、织物、制品、服装以及纺织装备各个产业,涵盖服用、家用、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满足了产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技术组织成网络。目前,全行业共有标准化技术组织26个,其中技术委员会6个,分技术委员会17个,技术归口单位3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将行业、企业、检测机构和各利益相关方的专家聘为委员,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国际标准化有进展。目前,在452项相关国际标准中,有323项已转化为我国标准,转化率为71.46%。自2007年以来,我国承担了ISO/TC38、ISO/TC38/SC2和ISO/TC38/SC23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自主提出了《纺织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生丝电子检测分级规范和试验方法》等国际标准提案并获通过,提升了我国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纺织行业在标准化科研、标准实施以及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有7项标准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3项标准和标准研究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容忽视的是,纺织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化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标准领域划分较细,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和不衔接问题;标准化技术组织设置还存在缺失和交叉;标准化工作多头管理,缺乏有效的会商协调机制,工作效率不高;标准化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等。

  未来五到十年,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向强国目标全面冲刺的关键时期,建设纺织强国的宏伟蓝图为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纺织工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纺织工业标准化力争实现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2~3年,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基本解决标准缺失和技术滞后问题;解决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问题,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通过采用国际标准,使通用基础和方法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接轨;进一步优化配置标准化技术组织;争取在我国优势产业领域提出和制定更多的国际标准,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技术机构秘书处。概括来讲,就是要提升标准整体水平、优化标准体系结构、谋求更大国际突破、创新标准工作机制。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对推动和促进产业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重点工作要抓好

  为了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我认为标准化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完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议实行标准立项公示协调制度;在相关标委会之间建立联络员制度;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采取适当形式向各利益相关方广泛征求意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各产业相关联标准以及重要产品标准制定过程的全程监管;狠抓标准质量,落实标准制定修订各方责任制。

  二是加强对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监督管理。理顺现有标委会的职能和工作范围,优化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加强标委会内部建设,确保标委会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和实施标委会绩效考核评估、奖惩和退出机制。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