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高强高模聚乙烯提升空间巨大
2011-6-15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聚乙烯纤维 超高分子量

  两种工艺路线

  世界上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两种工艺技术路线,一条是高挥发性溶剂干法凝胶纺丝工艺路线,简称干法路线;令一条是低挥发性溶剂湿法凝胶纺丝工艺路线,简称湿法路线。与湿法工艺相比,干法纺丝工艺具有流程短、生产工艺环保、产品综合性能指标高等特点。干法纺丝工艺生产的聚乙烯纤维中溶剂含量少、强力高、抗蠕变性能好,故多用于高端产品。长期以来,此项技术一直被以帝斯曼公司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垄断,直到以中石化仪征化纤为首的国内公司在相关领域获得突破后,才打破了这种垄断。

  2009年11月,由仪征化纤公司与南化集团公司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为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300吨/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工业化成套技术,通过中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技术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生产工艺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据了解,仪征化纤1000吨/年干法纺丝生产线已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并计划在近期投产。

  然而,采用干法工艺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国内毕竟还只是开始。神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子贤坦言,目前通过神泰推广的工艺和装备技术已达国外先进水平,能够做到节能环保、安全、品质优良,其综合技术水平甚至已超过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但是,中国的干法纺技术和纤维品质,与荷兰帝斯曼公司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有数据显示,国内干法纺吨纤维比凝胶纺吨纤维的耗电量高20%以上。

  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国内出去、国外进来”。即国内生产的纤维很多用于出口,但国内需要的产品却大量从国外进口。前者可以解释为国内市场没有打开,后者主要还是因为质量在作怪。

  刘兆峰告诉记者,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国外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单线产能与纤维性能指标上。国外产品在最高强度、丝条均匀性等方面仍具优势。郭子贤分析认为,造成国内纤维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国产原料品质不稳定,大量依赖进口;二是相关溶剂、萃取剂有待改进换代;三是厂家规模偏小,指标不易稳定控制,等等。而这些因素,又导致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其扩大应用和产业升级。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