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没有吸取教训的悲剧
2010-7-1 来源:南方周末
关键词: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环境污染

    “原油的泛滥与科学的匮乏”

    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BP的应对措施备受质疑,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深海油井的泄漏方式不同于以往海面上的船舶泄漏,而且此次原油泄漏量之大远远超出了专家的经验范围。“往往第二天需要拿出解决方案的问题,常常耗费科学家数月时间去研究”,这些都导致应对措施不及时、不到位。这同时也暴露了“海洋原油污染”领域科学研究的匮乏、滞后。
    1989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发生后,美国曾经掀起过“原油污染”的研究热潮,但是随着此事件在人们记忆中褪去,研究工作日渐趋缓,仅直接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工作人员就缩减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导致如今“深水地平线”堵漏不力的重要原因,《自然》杂志就以“原油的泛滥与科学的匮乏”为题就此作出评述。
    漏油事件发生后,当务之急是对海洋污染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并预测出原油污染可能波及的海域。但是,此次原油泄漏点位于海平面以下一千多米,原油泄漏过程中,伴随着甲烷气体的释放,以及化学分散剂的使用,溢油在浮出水面前会形成微米级的液滴。这些液滴在海面以下形成大量的油团,这才是原油泄漏看不见的“阴霾”。也正因如此,事发两个月,原油泄漏的准确数字都难以估计。
    为此,NOAA投入110人的团队,根据定点采样数据,通过建模的办法,来预测墨西哥湾原油污染可能波及范围。其预测结果连同遥感卫星的气象分析,科考船、陆上科学家等对墨西哥湾生态环境的监测数据,公布在 NOAA下属网站(Geo Platform)上,并每天进行数据更新。6月23日,NOAA、EPA和白宫联合发布了关于原油泄漏的首份科研报告。
    面对日益严重的原油污染,政府机构、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的科学家都紧急投入此领域研究。美国自然基金会启动了175万美元的紧急科研启动基金,NOAA有5艘科考船驶入污染海域进行频繁取样。BP公司也承诺提供5亿美元用于研究原油泄漏对生态的长期破坏。
    由于传统方法中,采用观察海域中浮油面积来预估原油泄漏量和污染程度,受海洋湍流、水油气混合干扰。利用卫星云图又受天气因素影响。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的定量方法,通过测定海水中的甲烷来评估原油的污染程度。
    BP公司工程师发现此次原油泄漏中40%的物质为甲烷。海洋科考船也进一步证实,原油泄漏区深海水域的甲烷含量超标,最高甚至达到正常值的100万倍。对于原油及甲烷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科学家们正在对从单细胞藻类到金枪鱼的整个食物链进行监视,并利用“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判定海豚、抹香鲸等暴露在原油有害成分下的生存阈值。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污染地区植物的生长速率、光合作用进行跟踪调查。
    原油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以及此次大量使用的化学分散剂都是食品安全的隐患。常规办法检测海产品中PAHs需要7天时间,即便是NOAA的毒理实验室也需要至少三天时间。目前,赛默飞世尔公司正在建立“紧急毒理实验室”,利用气相分析手段建立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以及分散剂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以预防原油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6月23日,负责清理溢油的一名美国船长自杀身亡后,长期暴露在原油泄漏环境会对人类身体、心理健康造成哪些危害,也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亡羊补牢”莫如“曲突徙薪”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在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本土,肇事方BP公司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石油开发技术,但面对“深水地平线”原油泄漏,仍然束手无策。BP公司承担的200亿美元的保证金看似金额巨大。它似乎可以承担渔业、旅游业的经济损失以及清理溢油的各项成本。但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又由谁来埋单呢?生态坏境让我们每个人受益,却又不专属于任何人。它的赔偿如何计算,又如何实施呢?《自然》援引生态经济学家的话,墨西哥漏油事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要远远大于上述保证金,它至少在340亿到6700亿美元。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再次说明,亡羊补牢远不如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面对梦魇般的原油污染,必须事先建立起严格的监控体系、完备的应急预案。
    世界自然基金就此提出以下具体措施:设立原油运输的“禁止通行区”;延缓近海石油的开采并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建立国际通用法规等等。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这其中90%原油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同样也存在着原油泄漏污染近海的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当前已经处于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近年石油化工企业造成的水污染事件屡见不鲜。从2005年吉林石化苯污染松花江,到近年频发的儿童血铅事件,这些都是由于化工企业的无限制排放或者突发事故造成的典型水质污染事件。
    面对公共环境突发事件,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紧急协调应对,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尚未最终解决,但是此事件过程中,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的迅速跟进,以及污染信息及时透明的在线公布等等,都是值得借鉴的。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吉林石化苯车间爆炸后,企业信誓旦旦地保证,“爆炸只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会污染水源”。而事实上,苯泄漏却造成松花江流域严重水污染,哈尔滨市停水数日,影响甚至波及邻邦。当年企业方所谓的科学解释闻之可笑,但是如今放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语境下,却让人后背发凉。“爆炸只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句话暴露的远不止是科学上的无知。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是,政府监管的不力,企业道德的缺失,以及科学研究、公众传媒的缄默!
    也许,墨西哥湾离我们很远,生态灾难离我们却很近。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