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2010-2-2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关键词:西气东输 中国石油

    2010年2月24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召开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历经四年建设、投入运行五年,由中国石油承建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西气东输工程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各种材料的开发与研制,推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平抑国外钢材、涂料、施工机具等物资、设备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西气东输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以新疆塔里木油气田为主供气源,以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干线管道、重要支线和储气库为主体,连接下游110多个城市,形成横贯我国西东的天然气供气网络,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上中下游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宏大工程。它的建成,有效地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管道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正式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并成立了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江泽民同志发来贺信,勉励全体建设者把西气东输工程建成一流工程;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全线商业运营,胡锦涛同志致信祝贺,希望管道建设运营单位确保管道安全,确保稳定供气,努力使西气东输工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及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对加快工程进度起到关键作用。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了大力政策支持,在土地征用、管道穿越河流、铁路、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以及管道保护等方面,急工程所急、帮工程所需,特事特办。全国总工会、全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等,组织慰问团、采风团,给广大建设者以极大鼓舞。国内主流新闻媒体,特别是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始终关注工程建设,并予以持续深入报道。
    管道沿线各省区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各级领导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建立协调机制,在土地征用、材料保障及现场施工中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沿线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支持工程建设,展现出中华民族大团结、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西气东输工程从决策启动到全线投产历时四年零八个月,比国外同类工程建设工期缩短了一半。工程建设高峰时,直接参加工程施工的石油员工近3万人。广大建设者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克服了沙漠、戈壁、黄土塬、山区、水网等复杂地质地貌和工期紧、要求高等一系列困难,战胜了“非典”疫情、江淮特大洪水、江南持续高温、西北连续秋雨和甘肃地震等自然灾害,成功地穿越了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创出了快速通过罗布泊无人区的奇迹,不仅打造了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能源大动脉,而且培养锻炼了一支用铁人精神铸就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石油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队伍。
    竣工验收委员会认为,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中首先付诸实施和首批竣工投产的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同时,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作为全国天然气管网的骨干工程,为后续建设的陕京二线、中亚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等大型管道建设提供了诸多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
    西气东输工程借鉴先进经验,建立了一整套适合工程建设实际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组织得力,管理科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行了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审计监督制、质量监督制,较好实现了质量、进度、投资及健康、安全、环保控制目标。工程2001年9月试验段开工,2002年7月全线开工,2003年10月1日工程东段(陕西靖边至上海白鹤)平稳进气,2004年1月实现向上海商业供气,2004年9月全线建成试生产,2004年12月30日,全线投入商业运营。
    工程注重发挥科技优势,突出技术创新,40多家专业设计、科研院所和数百名科技人员,在高压力、大口径长输天然气管道系统设计技术,X70、X80级钢大口径油气输送钢管国产化及应用配套技术,大口径管道施工配套技术,特殊地段施工技术,管理技术五个方面展开700多项攻关和研究,并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使西气东输的科技含量达到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带动了我国管道施工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