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企业动态 >> 正文
巴陵石化: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创产量新高
2010-12-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己内酰胺 环己酮 巴陵石化
    巴陵石化技术创新提速结构调整。己内酰胺单月产量4次刷新纪录,10月份再创新高,达17389吨,优级品率超过90%,成为公司主要盈利产品之一—巴陵石化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内酰胺成套生产新技术,不仅收获了现实效益,也为“十二五”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目前该公司正实施技术改造,将己内酰胺年产能由14万吨扩改至20万吨,同时也将代表中国石化,与浙江恒逸集团合作,异地建设年产20万吨的同类装置。此前,中石化石家庄化纤公司也采用该技术用于己内酰胺装置的扩能改造。“绿色环保的己内酰胺成套生产关键技术开发,是该公司‘十一五’技术创新的突出亮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彰显了‘产学研’结合的实力。”11月16日巴陵石化总经理朱建民说,“持续技术创新,不仅为‘十一五’的系列改造创造了条件,也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年前10个月巴陵石化整体盈利突破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技术创新对效益的贡献率超过五成。依托锂系聚合物、环氧树脂、己内酰胺和商品环己酮、化工型炼油和煤气化五大技术战略平台,该公司在规模、品种、质量、成本等方面放大技术创新优势,凸显了自主技术创新的竞争力。
    扩改后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年产20万吨SBS装置改造、年产2万吨SEBS装置改造、年产10万吨环己酮装置改造等项目,都已创造了良好效益。“没有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我们的产能不可能稳步提升。”巴陵石化环己酮事业部经理刘华锋说。以前国内同行业都迈不过“零排放”这道坎,受制于COD高排放、重污染。该公司与国内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环己酮富氧氧化、皂化废碱焚烧处理等新技术取得成功,每年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排放上万吨,实现了废水、废渣零排放,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在环己酮生产上的绿色环保技术,还成功转让中石化系统内的南化公司应用。“不仅我们的产业技术实现了升级,而且也促动了国内同行业的绿色发展。”刘华锋说。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巴陵石化近年来的主攻点。锂系聚合物是他们的支柱产品,一度靠“当家花旦”SBS“单打独斗”。着眼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他们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瞄准全球同行先进的水平,不仅将SBS生产装置的产能扩大,还同步开发并组织SIS、SEBS等高附加值锂系聚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国内同行的风向标。如今不仅SBS新品不断,SIS产品占据国内八成以上市场,SEBS也在医用等新兴应用领域迈进。
    “我们下一步发展就是以特种锂系聚合物为主,最起码占到总产值的40%。”朱建民表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巴陵石化也“正在进行时”。“我们原来有一套环氧丙烷装置,虽然有效益但废水排放量大,出口COD浓度是2万毫克/毫升。去年公司狠下决心、关停了这套装置,要把COD浓度控制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60毫克/毫升。”环氧树脂事业部经理张晖介绍。“接下来对环氧有机氯还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重点是落后产能,比如膈膜碱、环氧氯丙烷等,要通过发展特种环氧树脂来促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朱建民透露。技术创新提速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巴陵石化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了方向。该公司以沿海炼化一体化企业为标杆,明确了建设国内最强的非乙烯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主动调整结构,主动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包括2009至2011年三年环保综合治理的规划,“一年治废水、两年治废气、三年治废渣”的阶段目标稳步实现。2008年,公司COD排放总量是3000吨,2009年降至2000吨,今年要控制在1500吨以内,未来还要进一步降低,压缩到1000吨以下。“也就是说,我们的总规模在增加,‘三废’的排放量在减少,而且,管理得更加严格,当然投入也在增大。”朱建民说,“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这样不断调整。”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