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部分医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携其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参展,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该类产业发展的强劲实力,但他们也坦言,迫切希望政府、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加快沟通、协作,改革相关机制,搭建相关平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及推广三大瓶颈。
尴尬的医用纺织品处境
在纺织品行业,产业用纺织品属于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产业;而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医用纺织品也属于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类产业。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副秘书长李桂梅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促进了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据统计,我国医用纺织品年增长率超过10%,2009年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然而,我国医用纺织品却仍然没有摆脱"尴尬"的处境--国内的相关产品大量出口,国内的医院大量进口相关产品,尤其是生物医用纺织品。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质量、技术、标准、应用、规范和检测机制,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等等。"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陵申告诉记者,无论哪个产业,质量和技术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因此,也是业内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但目前我国医用纺织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大部分产品属于附加值较低的防护服、隔离衣、手术洞巾、纱布等防护用品,而人造血管、心脏支架等高附加值的生物医用纺织品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无法形成产业化生产。这就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不仅如此,就是在基本产品中,质量和技术问题也很突出。"华用士指出,目前我们的产品只能算是原材料加工,后整理技术不行,如纤维技术、制备技术、制造技术等,使产品质量远远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以国内医院愿意进口国外产品。
其次是标准检测问题。目前,标准滞后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医院大量使用进口产品,但其中不少是属于'出口转内销'产品。由于国内的认证标准、检测机构、检测手段都滞后于产品生产,国内生产的产品便大量出口到国外,经过国外检测认证后再转销到国内。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医院用进口产品的原因,因为没有医院敢用没有被检测认证的产品。"专家李燕立说。其实,标准滞后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该行业发展的水平,因为标准是技术门槛,是话语权,是质量标杆。例如,美国的防护服能达到4级标准,而我国的同类产品只能达到3级,这就限制了产品的使用。难怪业内人士用"低层次的原料加工"来形容国内医用纺织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