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哪些要素指引纤维品种创新?
2010-11-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纤维 品种创新 要素

              
尽量减少环境制约
              
    省去印染环节,将染色工艺提前的整体思路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它将在“十二五”被更多企业实践。  
              
    当然,资源束缚只是一方面,能源有限、环保措施严厉,这些因素的倒逼,使纤维品种创新在另一个方向——工艺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
              
    当大量企业在传统粘胶法上努力进行节能、环保改造时,另一些企业开始向新工艺路线进军,奥地利兰精公司的“天丝”——莱赛尔(Loycell)纤维给国内以太多启示。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研发莱赛尔纤维,并至少有1000吨/年产能投入运行;新乡白鹭与中国纺科院合作研发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福建宏远集团与中科院化学所研究溶剂法纤维素竹纤维……实际上,在莱赛尔领域一试“身手”的远不止这些。
              
    令人疑惑的是,目前不只国内在莱赛尔纤维领域没有较大进展,即使是工艺技术相对成熟并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奥地利兰精集团,也并没有将“天丝”作为拳头产品大规模推广。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是兰精出于战略考虑,将天丝作为“保留节目”储备,寻找更合适的时机重磅推出?还是莱赛尔生产工艺复杂、成本太高缺乏赢利空间?抑或与传统粘胶路线及产品相比,莱赛尔纤维并无特殊优势,难以获得市场认可?记者了解到,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挖掘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以此作为战略规划的依据。真相有望浮出水面。
              
    相比之下,原液着色技术的推广在各方支持下要迅速得多。不少企业坦言,开发原液着色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江苏霞客环保的启发。霞客环保利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无染彩纤、无染彩棉、无染彩纱,省去了传统印染环节,同时上染容易,产品色泽鲜艳、色牢度高。
              
    现在,这一技术已被推广应用于锦纶、粘胶纤维等多个品种。这两年纱线、面料展览会上,企业对原液着色产品的推介日益凸显。如浙江美丝邦集团开发的红色原液着色锦纶,被许多终端客户指定使用,今年企业计划销售有色纱线1000吨以上;唐山三友的黑色粘胶纤维,采用纺前着色技术,已成为企业主打产品之一,未来产量有望继续扩大。
              
    虽然到目前为止,业内对于“怎样才算真正的原液着色”还存在一些争议,但省去印染环节,将染色工艺提前的整体思路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它将在“十二五”被更多企业实践。
              
全力满足功能要求
              
    除去部分原料的生物化,涤纶等石油衍生物的创新更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差别化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化纤经历了仿真、高仿真阶段,并逐步向超仿真阶段过渡。涤纶仿真丝,使雪纺面料成为夏季经久流行的风尚;涤纶、腈纶仿毛皮,使高贵不再是富人的专利;涤纶仿棉,使吸湿、透气不再与化纤绝缘。
              
    由于化纤比天然纤维的生产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诞生了保暖纤维、恒温纤维、远红外纤维等功能性产品,以符合不同场合、不同季节、不同个体的要求。吸湿排汗纤维Coolmax、中空保暖纤维Sunlite、空调纤维Outlast等,被终端品牌应用于运动服、内衣领域,充分体现了纤维材料的功能性。
              
    遗憾的是,越知名的终端品牌,越倾向于采用进口纤维及面料,国内纤维虽有所创新,但还难以做到令人放心。
              
    PTT纤维兼具涤纶与锦纶的特性,在国外曾经风靡一时。后来,由于应用范围限制、金融危机影响等原因,以壳牌为主的部分企业或停产,或缩减了PTT纤维的生产规模。江苏盛虹集团利用PTT长丝创新开发记忆面料,创新了国外多用PTT短纤维生产地毯的思路,引领了市场潮流。在打通PTT纤维产业链,解决原料1,3-丙二醇制约的基础上,盛虹未来将大力推广PTT产品。
              
    当前,更多领域对高科技、高性能材料的亟需,使行业在加快研发碳纤维、芳纶这些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品种的同时,自主研发出芳砜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特种纤维。应用范围的拓宽,让纤维创新更加灵活起来。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